6000 余里空間上的綿延,滋養(yǎng)了沿岸數(shù)以億計的普通百姓,抱素懷樸。
2500 多年時間上的縱深,孕育了水面踏浪行船的文人墨客,詞賦滿腔。
大運河,從誕生之日,就和文學(xu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無數(shù)方志、筆記、小說、詩歌和藝術(shù),隨這碧波清流,漂蕩至今從未絕斷。
某種程度上,它們代表了大運河的兩面。
一面水勢湍急,來往無數(shù)文豪,用思想卷激駭浪,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拍岸驚奇。
一面靜水深流,沿岸普通百姓,熱愛生活歌頌生命,把父輩的旋律一代代唱下去。
殿堂
古時候的大運河不僅是漕運之河,更是南來北往客必走的 " 水上高速公路 "。
在這條河流上,有躊躇滿志的趕考舉子,有春風(fēng)得意的上任官員,也有落拓寂寥的失意文人 ……
喜樂也好,哀怒也罷,自古都是感物而生情,大運河兩岸,自然成了滋養(yǎng)詩情雅意的沃土。
崔顥、皮日休、許渾、林逋、張先、王安石、蘇軾、湯顯祖、歸有光 …… 甚至包括清代兩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寫過關(guān)于大運河的詩詞。
這其中有很多殿堂級名作,口耳相傳,至今不衰。
有人在運河的旅途上想念故土。
北宋熙寧八年,退隱南京多年的王安石又一次被起用,進(jìn)京拜相。他北渡長江,由瓜洲轉(zhuǎn)入運河水系直達(dá)汴京。
彼時,他寫下了《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句中有對政治前途的忐忑和期望,更包含著對故土的留戀和不舍。
有人在運河邊贈詩給重逢的故友。
1079 年,蘇轍受烏臺詩案牽連,遭貶為監(jiān)筠州鹽酒稅。他順著運河南下,老友秦觀早已等候在高郵運河邊。
盤桓數(shù)日,相送六十里,細(xì)雨中,蘇轍贈給友人三首《高郵別秦觀》:
蒙蒙春雨濕邗溝,篷底安眠晝擁裘。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將詩卷洗閑愁。
水上流淌出的詩句,負(fù)載的是詩人的蕭索離愁和對友人的眷戀。
有人與運河結(jié)緣,碧波蕩漾承載了他一生的愛與哀愁。
1074 年,蘇軾從杭州坐船前往密州任職,沿途飽覽運河秀色。兩年后的中秋,他在密州寫下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一生曾十多次沿著運河往來江蘇,而運河,也是他人生的終點。
公元 1101 年,被貶謫在嶺南的蘇東坡獲赦,帶著全家北歸,經(jīng)運河在常州上岸,卻因水土不服逝于藤花舊館。
在文學(xué)世界中,有多少發(fā)生在運河畔的故事,讓人意難平——
它是賈寶玉拜別父親的地方,是林黛玉北上進(jìn)京的地方,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地方,是宋江迎來人生歸宿的地方 ……
2500 年起伏跌宕,歲月滄桑、人情冷暖,流經(jīng)文人的筆端,娓娓道來。大運河,每一道皺起的水波紋,都是一個動人的章節(jié)。
江湖
不同于文人雅士精心修飾過的辭藻,河道兩岸傳唱著的民間歌謠,更像未經(jīng)雕琢過的璞玉。
有些原生態(tài),有些粗礪,不加掩飾地宣泄情感,卻有種震撼人心的奇異力量。
山東運河畔,漁民們的號子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 " 有勁兒 ",比如在微山湖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首《微山湖夯歌》。
" 快快筑堤防喲,夯?。∑疵<亦l(xiāng)喲,夯啊!老少爺們齊加油喲,夯?。⊥频归愅踉郛?dāng)家喲,夯啊!"
" 緊緊打樁喲,夯?。±饋硎箘藕?,夯??!啥都沒有咱決心硬喲,夯??!嚇得龍王干瞪眼喲,夯啊!"
人定勝天,是這些勞動號子永恒的主題。在震天響的喊叫中,原本令人敬畏的 " 閻王 "" 龍王 ",便也算不得什么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口吻里,還蘊藏著一絲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的浪漫。比如在江蘇淮安的清江口、惠濟(jì)閘,從前纖夫的號子是這樣的。
勒緊褲帶背著纖,一拽就是日西山。
聽從老大搖令旗,不干就得把眼翻。
酷暑弄船攆日頭,冰天雪地也不閑。
富人飲酒小高樓,窮富為啥不一般。
唱至此處,纖夫都要仰天長嘯,唱和一聲:" 喂——嗬——喂——嗬!" 像是古老的秘語,隨著運河水汩汩流淌。
更多時候,我們能從這絲浪漫的背后,讀出一種隱隱然的無奈。古時候的勞動人民,不會托物言志、也不懂借景抒情。
想家想父母了,無錫的船民就唱:
親爹親娘眼淚流,我唱山歌解解愁。
想念心上人了,杭州的船民自嘲:
有女不嫁弄船郎,點燈熬夜補(bǔ)衣裳。
一不小心再遇上惡霸土匪,蘇州的船民欲哭無淚:
勿交塘錢命來償,算盤一響網(wǎng)上梁。
但無論生活中有再多不如意,在聊起水上的生活,聊起他們的家鄉(xiāng)時,船民們還是會鼓足勁頭,跟你唱:
蕩里處處有珍寶,高郵老湖聚寶盆。
因為生活在運河上的,是一群是懂得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人。
那些流傳在河畔的傳說," 揚州龍王開河 "" 淮安九牛二虎一只雞 "" 濟(jì)寧靳公改河 "" 汶上白英老人 "…… 無不流露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這種樂觀、堅韌,也隨著故事傳給了他們后世,澤被深遠(yuǎn),代代如是。
與大運河相伴相生的文學(xué)作品,實際上也是一條長河。
那些行吟澤畔的文學(xué)家,有過人的才華,獨特的視角,用思想泛起朵朵浪花。
而居于河畔的勞動人民,以他們的樂觀,他們的智慧,將涓滴匯成千傾澄碧。
現(xiàn)代快報 + 記者 王子揚 呂潔 / 文 趙杰 / 攝
- 熱點
- 2021-12-30 10:50:11
- 熱點
- 2021-12-30 10:28:05
- 熱點
- 2021-12-30 10:20:57
- 熱點
- 2021-12-30 09: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