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河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網信辦、河南日報社等單位主辦的“‘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全國網絡媒體采訪活動在蘭考正式啟動。焦裕祿生前工作生活過的山東省、江蘇省、遼寧省等省網信辦共同參與。本次活動以“再尋焦裕祿”的方式,深切緬懷焦裕祿,弘揚“永遠不會過時的”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是當之無愧的“縣委書記的榜樣”。再尋焦裕祿,就是要沿著他奮斗的足跡,緬懷他實干的事跡,感悟他“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今天的人們走好鄉(xiāng)村振興的“趕考路”。
再尋焦裕祿,在重走焦裕祿奮斗之路中堅守初心。“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蘭考的475天,病魔纏身的焦裕祿,堅守讓蘭考擺脫貧困的“初心”,心系人民,始終奮斗在治理“三害”的“第一線”,展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不無遺憾地說:“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用他的如磐初心,踐行了“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死得其所”的莊嚴承諾。蘭考人民繼承焦裕祿未竟的事業(yè),用接續(xù)的奮斗,終讓“下馬臺風沙口”變成了“元寶垛”,更實現了蘭考的“翻身”,生動證明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的今天,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全面實現鄉(xiāng)村振興,需要我們始終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重走焦裕祿奮斗之路中堅守初心,矢志不渝。
再尋焦裕祿,在重溫焦裕祿實干之行中奮發(fā)有為?!熬G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焦裕祿在蘭考的日日夜夜,始終扭住“三害”治理這一蘭考“貧根”的“牛鼻子”,橫下一條心,一件接著一件抓,一件接著一件干。種植刺槐抵御風沙、推廣泡桐發(fā)展經濟,抓住生態(tài)治理的關鍵,戰(zhàn)風沙、斗鹽堿、治內澇,以科學實干,穩(wěn)扎穩(wěn)打,系統(tǒng)打好蘭考綜合治理、根治貧困的翻身仗和攻堅戰(zhàn)?!吧鐣髁x是干出來的”,農民生活水平的持續(xù)提高,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再尋焦裕祿”,在重溫焦裕祿科學求實之風中奮發(fā)有為,“咬定‘五個振興’不放松”,科學規(guī)劃,合理實施,久久為功,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再尋焦裕祿,在接好焦裕祿之“接力棒”中一起向未來?!澳貉┏?,毋改英雄意氣!”在焦裕祿的帶領和“接力棒”的傳遞下,蘭考人民無懼困難,戰(zhàn)天斗地,一代接著一代干,終于贏來了“舊貌換新顏”。在“蘭考樣本”的感召和激勵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一步步地解決了“溫飽問題”,并走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今天的中國,正處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人民福祉的增進,共同富裕的實現,民族的復興,更需要我們在“再尋焦裕祿”中,接好歷史的“接力棒”,擔當起屬于自身的責任與使命,走好新長征,一起向未來。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是焦裕祿生命中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的標題,也是當年蘭考人民在他的帶領下,闖出一條艱苦創(chuàng)業(yè)、斬斷貧根“血路”的真情流露和真實寫照。今天,“再尋焦裕祿”,在深切緬懷中傳承與發(fā)揚焦裕祿精神,必將讓我們更好地走好鄉(xiāng)村振興的“趕考路”。(王臻廉)
(編輯 蘇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