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京杭運河,浩浩湯湯,蜿蜒不絕。這條“綠色動脈”沿岸城鄉(xiāng)生機勃勃。一代代運河上的“護航人”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守護運河安瀾。他們與運河共同成長,見證長河古道的“蝶變”。
初夏時節(jié),京杭大運河蘇北段綠水蜿蜒,兩岸林木豐茂,置身其中,如同欣賞一幅錦繡畫卷。午后的陽光照耀著正在乘艇巡航的張德春,汗水沾濕了他的衣服。張德春目前是蘇北航務管理處淮安航政管理大隊的一名航政員,2000年來到航道站工作,負責維護航道暢通,依法管理來往船舶。清晨的河面被薄霧籠罩,傍晚的浪花被霞光映照……他眼中的運河,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就像陪伴自己工作多年的老友,寬廣而包容。
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北起徐州藺家壩,南至揚州六圩口,全長475公里,途經徐州、宿遷、淮安、揚州4市14縣(區(qū)),溝通沂沭泗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建有11個航運梯級,30座大型船閘。
行船24年,張德春感嘆,運河的魅力在于它能隨著時代不斷前進和變化。他還能回想起蘇北段運河滄桑的舊貌:兩岸是碼頭、廠房,隨處可見吊機和浮吊船,岸邊雜草叢生,護岸千瘡百孔。“過去,航標燈塔外圍是角鐵架結構,既小又不美觀。船舶過閘時需要人工調船,效率也不高?!?/p>
大運河的蛻變,是守護運河的人們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張德春曾經看過同事在烈日下檢修航道設施,也遇到過大家不分晝夜、搶救遇險船舶的情況。于是,他拿起相機,記錄下身邊的航道工作場景和這條流淌不息的千年運河。
如今的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已是另一番景象。近年來,為破解船舶水污染物這一頑癥,江蘇在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創(chuàng)新實施“船港城”一體化治理,逐步形成以港口碼頭接收為主體、船閘錨地服務區(qū)等公共接收為節(jié)點、流動接收船接收為階段性補充的全覆蓋接收體系?!艾F在綠樹成蔭,魚翔淺底,水鳥成群。運河沿線的服務區(qū)增加船舶供電樁、船員生活用水補給柜、污染物接收點。船舶過閘時,航務工作人員可以用智慧系統把需要通過的閘室開放,并通過‘船訊通’提前告知船員,按照順序依次進閘?!?/p>
目前,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已經擴容改造為二級航道,2000噸級船舶可以全天候暢行,連續(xù)多年貨物運量超3億噸。在張德春的鏡頭中,航船穿行而過,煤炭、建材通過運河水送到沿線城市,“黃金水道”連接萬家燈火。從貨物運輸到文旅發(fā)展,從經濟增長到文化增輝,如今的蘇北運河展現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活力。未來,運河依然會哺育沿河兩岸一代代的城鎮(zhèn)與居民,而它的守護者和建設者也將一如既往地陪伴左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