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聲音,我們愿意聽見;
你的關切,我們一同看見。
新江蘇評論員 江一葦
近期,《退網(wǎng)一年,我媽把我的賬號干到了119級》的視頻在網(wǎng)絡火了起來。視頻里,上一年高考失利的博主決定退網(wǎng)一年,專心復讀,媽媽則主動提出幫忙看號。沒想到一年后,賬號從100級升到119級,還增加了好些高等級的角色人物。消息一出,許多網(wǎng)友留言,既夸贊博主媽媽技能高超,也慶幸博主收獲了來自家長的理解之愛。
家長幫孩子看號、打游戲,新奇中又帶著一股驚喜。畢竟,在我們不少人的童年記憶里,打游戲和學習是一組對立關系?,F(xiàn)在,家長主動幫孩子玩游戲成了一件稀奇事,家長也顯得頗具個性。但仔細一想,家長的這種“有個性”的舉動似乎也有跡可循。
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80后”“90后”的成長恰好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入普及。從某個角度看,他們才是網(wǎng)絡游戲的“元老級”玩家,也是個性化成長的一代。如今,有個性的他們陸續(xù)成為家長,對網(wǎng)絡游戲的認識也更有切身體會,還有著“過來人”的心理貼近感,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顯得更加靈活些。
當然,值得探討的教育理念并非就是“家長幫助孩子打游戲”,看似“個性”的背后其實并不是放縱,而是理解和引導,這才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教育話題。還記得那個全網(wǎng)點贊數(shù)百萬的“烤地瓜老板”許果果么?在一次買地瓜的過程中,他跟媽媽討論起長大后的規(guī)劃。媽媽的話里,不管是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還是成為一名能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軟的老板,都值得驕傲。溫暖有愛的對答,把“夢想”“人生”“未來”的宏大字眼染上暖意,也給小朋友埋下“只要認真努力都閃閃發(fā)光”的信念種子。
一同觀察水坑的父女 圖源:視覺中國
現(xiàn)在,無論是網(wǎng)絡還是現(xiàn)實生活,越來越多“不按常理出牌”的家長進行著一些很新的教育探索。雨天,帶著孩子穿上雨衣雨鞋水坑踩水;夏夜,就著果汁吃燒烤;吃零食、打雪仗、玩游戲……將孩子當成自己的伙伴,在了解并理解的基礎上找到教育契機再去引導孩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教育新思路呢?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本應是多元的,培養(yǎng)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勇敢友善的品質(zhì)和熱愛生活的心理,也應是當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孩子們有能力去安排和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時,給予空間和信任;相反,當他們需要人引導甚至糾偏時,也要帶著尊重和理解來行動,而不是簡單粗暴“說不”。
過去,我們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或許有喜悅、遺憾和感悟;如今或?qū)恚覀円呀?jīng)或者可能成為父母,面對的孩童某種意義上也是“另一時空下的自己”。不妨把教育當成一場互相陪伴,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理解,同時也鍛煉自己成為更加理性、豁達和有趣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