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不僅讓我們看見未來的中國,它也正在聯通著世界。去年2月,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覆蓋滬蘇浙的14個區(qū)縣,總面積達7000平方公里,方案明確了“一核兩帶”的空間布局。其中,“一核”就是虹橋中央商務區(qū)。從進博會溢出效應,到長三角產業(yè)協同,再到政務服務協同,“大交通、大商務、大會展”影響力與日俱增,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作用日益凸顯,引領長三角高質量發(fā)展。
“90后”尼泊爾客商弗蘭克,已經是第三年參加進博會。2020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第一次參加進博會,沒想到在現場就收到了很多訂單,于是他選擇留下來,把公司開到了進博會場館附近的環(huán)球貿易港。
尼泊爾客商 弗蘭克:2021年的時候我們貿易公司(展位)是18平方(米),我們這一年是達到了特別好的一個效果,然后訂單越來越多,然后我們拿了一個165平方(米)的一個大的展位。因為很多客人他們都會問我,你們進博會結束了,我們在哪里可以購買你們的東西,哪里可以跟你們一起合作,然后我們說這個地方有我們一個特別大的展臺,365天我們這里都營業(yè)。
弗蘭克所說的365天都營業(yè)的展館,就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它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功能承載區(qū)。為了承接進博會的溢出效應,這里搭建了“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意思是將6天會期的進博會放大成為365天持續(xù)的進口商品常年展銷平臺。在這里,展品變成了商品、展商變成了投資商,采購商變成了貿易商。
作為連續(xù)五屆參加進博會的“老朋友”, 2011年,這家世界500強企業(yè)將中國總部落戶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從虹橋的中國總部出發(fā),企業(yè)負責人在兩小時都市圈內,可以到達企業(yè)在長三角布局的多個工廠。
世界500強企業(yè)(博世中國)總裁 陳玉東:這樣我們人員流動,信息的流動,物流的流動就非常方便。上海最適合做的是研發(fā)和總部,我們的產出90%是在長三角。我相信在今后一段時間,我們會保持這樣一個投資的力度。
總臺記者 吳瓊:交通互聯互通,產業(yè)創(chuàng)新協同,政務一網通辦。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的企業(yè)服務中心,江蘇企業(yè)通過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在上海就能完成注冊登記。商務區(qū)還整合了金融服務、貿促服務等專業(yè)服務資源,成為長三角企業(yè)對接國際市場的“商務會客廳”。
記者從上海市發(fā)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總客流達到3.1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8.9%。2021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全域生產總值達到2.5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