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波瀾闊,鋪路架橋起宏圖。
從指出“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到勉勵京雄城際鐵路建設者當好雄安新區(qū)建設的開路先鋒,再到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從乘坐專列察看拉林鐵路建設運營情況,到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川藏鐵路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發(fā)展藍圖,多次親臨鐵路考察調研,多次對鐵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為鐵路建設發(fā)展成就點贊,激蕩出鐵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萬丈豪情。
從2012年的97625公里到2021年的突破15萬公里,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增長超過5.2萬公里;從2012年的9356公里到2021年的突破4萬公里,全國高鐵營業(yè)里程增長3倍多,穩(wěn)居世界第一,“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建設發(fā)展日新月異、令人振奮,強力賦能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和人民群眾美好出行。
10年來,國鐵企業(yè)持續(xù)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鐵路規(guī)劃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學有序、安全優(yōu)質推進鐵路建設,持續(xù)釋放投資拉動和新線輻射作用,書寫為國擔當、為民造福的壯麗篇章。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鐵路密布、高鐵飛馳,充滿了繁榮發(fā)展的活力。
講大局,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
夏日的西藏,正是旅游好時節(jié)。尼洋河畔的巴吉村,人流如織。
1998年和2011年,習近平同志兩次來到這座小村莊考察調研,囑咐“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如今,依托拉林鐵路,村里的旅游、物流收入成倍增加,曾經貧窮的小村莊成為林芝市首屈一指的小康村。
拉林鐵路去年建成通車,復興號開上世界屋脊,拉薩至林芝乘動車只需3個多小時,西藏近40%的人口從中受益。
從林芝向東眺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川藏鐵路已全線開工,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號隧道累進千米,大渡河特大橋樁臺聳立,古老雄奇的雪域高原煥發(fā)新生機。
“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部、東北地區(qū)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要充分論證、科學規(guī)劃,鐵路建設要算大賬。”在拉林鐵路復興號列車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近年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牢記總書記囑托,不斷完善西部邊疆地區(qū)鐵路規(guī)劃建設,為西部留白繪圖添彩。
格庫鐵路、阿富準鐵路等相繼通車,和若鐵路補齊世界首條環(huán)沙漠鐵路最后一段“弧線”,新疆形成“一主兩翼”進出疆、“南北兩環(huán)”交通格局;中老鐵路、昆玉河鐵路等開行動車,大瑞鐵路、麗香鐵路等建設如火如荼,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規(guī)劃從藍圖走向現實……2012年,西部鐵路營業(yè)里程為37340公里,到2021年底,這一數據已超過6萬公里。
10年建設歷程一次次佐證,自覺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宏觀布局,算好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是鐵路人的不懈追求與堅定行動。
——在華北平原,京張高鐵、京雄城際鐵路等重點項目高質量開通運營,有力支撐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和雄安新區(qū)建設。與“十二五”相比,京津冀地區(qū)“十三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6%,鐵路營業(yè)里程增長12%,其中高鐵營業(yè)里程增長41.6%。
——在東海之濱,鐵路建設高歌猛進,滬蘇通、徐鹽、湖杭等鐵路縱橫交織,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與高速鐵路、普鐵干線等多網銜接融合,鐵路在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的骨干作用愈發(fā)凸顯。
——在嶺南大地,廣深港高鐵、廣珠城際鐵路、江湛高鐵、京港高鐵贛深段、廈深高鐵等線路四通八達,高效服務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大灣區(qū)內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香港進入了全國高鐵網,連通內地數十座城市,北京西至香港西九龍最快旅行時間壓縮至8小時31分鐘。
——在遙遙邊關,著力實施阿拉山口、滿洲里等口岸及后方通道擴能改造工程,推動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提質上量、兩翼齊飛;在異國他鄉(xiāng),優(yōu)質建成中老鐵路、匈塞鐵路貝諾段,推動雅萬高鐵建設。鐵路走出去步履堅實,世界共享“一帶一路”建設紅利。……
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國鐵企業(yè)責無旁貸、大有作為。
惠民生,精心打造中國高鐵亮麗名片
7月20日,連接楚漢、中原、巴蜀三大文化區(qū)的鄭渝高鐵迎來全線開通運營“滿月”。一個月里,重慶出發(fā)、到達客流呈現“雙向持續(xù)高峰”特點,鄂西神農架景區(qū)更是迎來“高鐵游客”12.8萬人次。
“旅途壓縮到2個多小時,太方便了!”在中國科技大學工作的張女士要經常往返合肥和南昌,2021年底通車的京港高鐵安慶至九江段讓她激動不已。這條線路的開通,是我國高鐵營業(yè)里程突破4萬公里的標志。
高速度、高品質的高鐵,讓“雙城生活”“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白哞F看中國”,是民眾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10年來鐵路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注腳。
世界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四縱四橫”高鐵網中最長“一橫”滬昆高鐵、世界首條環(huán)島高鐵海南環(huán)島高鐵、見證脫貧攻堅偉業(yè)的張吉懷高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大家庭”持續(xù)擴容,年均投產3300公里以上,發(fā)展速度之快、質量之高令世界驚嘆。其中,老少邊及脫貧地區(qū)建成高鐵2.4萬公里、占同期全國高鐵投產里程的79.4%。
2013年,中國鐵路營業(yè)里程突破10萬公里,高鐵營業(yè)里程突破1萬公里。自此之后,鐵路建設投資保持幾年高位運行,高鐵營業(yè)里程每兩三年就躍上一個“萬級”新臺階?,F在,高鐵已覆蓋全國94.9%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成為舉世矚目、惠及大眾的國家名片。
高鐵建設,帶動沿線崛起一條條新型城鎮(zhèn)帶、產業(yè)聚集帶、經濟繁榮帶。2021年9月開工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無疑是典型代表。它東連重慶科學城、西接成都東部新區(qū),都是城市發(fā)展的“未來區(qū)域”,進一步加速了產業(yè)、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在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間合理流動、高效集聚。
鐵路通,百業(yè)興。不止高鐵,一條條延伸的鋼鐵大動脈化身發(fā)展引擎。
10年來,鐵路建設用工規(guī)模大、產業(yè)鏈條長、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等優(yōu)勢持續(xù)發(fā)揮。以中老鐵路建設為例,5年多建設期,中國企業(yè)累計采購老撾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建筑材料51.77億元,吸納當地工人就業(yè)11.12萬人次。
10年來,鐵路項目拉動地方經濟發(fā)展、便利沿線百姓出行等潛能有序釋放。浩吉鐵路千里運送“烏金”,為華中華南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逐段開通,“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與公益性“慢火車”為山區(qū)群眾提供更多出行選擇。
舉目四望,鐵路跨越田野阡陌、通達四面八方,流動的中國氣象萬千、欣欣向榮!
展新貌,生動勾勒綠色智能鐵路畫卷
“車站兩端以長大隧道模式穿越山體,有效減少了地面出露!”“據說運氣好的話能看見亞洲象呢!”7月30日,“發(fā)現最美鐵路·占芭花開友誼路”網絡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來到中老鐵路野象谷站,被建筑與自然的深度融合吸引。
生態(tài)底色,處處可見。
看陜西洋縣,西成高鐵建設者建起33公里長的藍色金屬防護網,守護秦嶺“四寶”之一的朱鹮安全“過路”;
看浙皖大地,杭黃高鐵繞避16處重要生態(tài)敏感處所,工點植被與周邊景色融合成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看廣東江門,江湛鐵路沿線建起全球首例高鐵全封閉聲屏障,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一如既往鳥語花香;
看西北大漠,中蘭客專施工單位落實棄土場復墾綠化、生產生活污水多級沉淀等措施,守護黃河之水清波蕩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堅持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道路,將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融入、貫穿鐵路建設全過程,為祖國留住綠水青山,為實現“雙碳”目標增光添彩。
創(chuàng)新,更是10年來鐵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
以首都北京為中心,一南一北兩條智能鐵路注定被歷史銘記。向北,世界上首次全線采用智能技術建造的京張高鐵,融合BIM、GIS等新技術,建立全線、全專業(yè)三維BIM模型,開啟智能鐵路新時代;往南,連接“未來之城”的京雄城際鐵路應用智能化設計71項,首次實現從設計、施工到運營三維數字化智能管理,樹起世界智能高鐵新標桿。
一個個橋、隧、站,承載滿滿科技感;一項項新工藝、新工法、新裝備,激發(fā)鐵路建設新活力。
為保證江面航運需要,滬蘇通鐵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采用斜拉橋模式,主跨達到1092米;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橋址處風大浪高、水深涌急、海床堅硬,建設者創(chuàng)新應用“深水裸巖區(qū)埋植式海上平臺”……“鋼鐵彩虹”跨江越海,天塹變通途。
兼顧安全與環(huán)保,蘭渝鐵路西秦嶺隧道采用鉆爆法和TBM相結合的施工方案;應對大埋深、高地溫、涌水突泥、高地應力等風險,超前地質預報系統(tǒng)在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大顯身手……“地下空間”閃耀科技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從擁有多套智能監(jiān)控設備、屋頂鋪滿太陽能板的雄安站,到“頂層高鐵、地面普鐵、地下地鐵”的北京豐臺站,再到“站場拉開、中央進站、兩端候車”的杭州西站……站城一體化是它們設計的共通之處,昭示未來發(fā)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人已系統(tǒng)掌握不同氣候環(huán)境、不同地質條件下建造高鐵的成套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等新技術與鐵路建設頻頻“牽手”,令人對新基建心生無限期待。
神州大地一派繁忙景象,一幅幅鐵路建設畫卷徐徐展開。鐵路人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正描繪“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美好圖景,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澎湃動力,推動我國從交通大國闊步邁向交通強國!
來源:《人民鐵道》報
- 熱點
- 2022-08-05 19:48:56
- 廣告欄目
- 2022-08-05 17:07:39
- 熱點
- 2022-08-05 17:11:07
- 熱點
- 2022-08-05 17: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