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出品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勞動最光榮 記者5·1大“換崗” ② |第一次賣菜“意外”多多,要想生意好腦力、體力、眼力一樣不能少


          有人把逛菜場當作解壓的方式,因為看到五顏六色的新鮮蔬菜整整齊齊地碼放在攤位上,就能體會到鮮活的生命力與煙火氣??墒悄阒罏榱吮WC幾十種蔬菜隨時等你挑選,菜場攤販每天從早到晚有多忙碌嗎?

          “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大“換崗”第二站,記者到南京市鼓樓區(qū)的寶船社區(qū)菜場做“學徒”,在這里經(jīng)歷了腦力、體力、眼力三重考驗,碼菜、稱重、算錢、進貨……原來,做好菜場攤販,要“武”能日扛八九百斤蔬菜,“文”能記住二十幾種蔬菜的價格,萬萬沒想到,在忙碌的早市、在眾多街坊鄰居等待付賬的緊張氣氛下,兩位數(shù)的加法對記者來說都像奧數(shù)題一樣復雜。

          策劃:陳郁 統(tǒng)籌:徐媛園 記者:劉麗媛 攝像:王濤 剪輯:趙雨晨



          記者在菜場賣菜

          關卡一:腦力

          記者被菜價和小學算術題難住了

          假期的早上,年輕人都要躲在家里睡個懶覺,老人們卻喜歡起大早去買好一天的食材。早上六點,寶船菜場的攤販們就要抓緊把菜從加了冰的泡沫箱里拿出來,一樣一樣碼好,迎接忙碌的早市。為了盡快適應早市的節(jié)奏,記者提前一天就來拜過師,黃國友、萬菊青夫妻倆是記者的“師父”,而隔壁攤位的劉海米因為丈夫有事,一個人忙不過來,成了給記者派活的“帶教”。

          沒想到,即使提前了解了早市的工作內容,記者上崗的第一個小時還是頭暈眼花、手忙腳亂。

          大蒜五塊錢一斤、絲瓜四塊錢一斤、黃瓜三塊五一斤……記幾樣自家常吃的菜價不難,可是,如果一個攤位上二十多種蔬菜都要記住,隨著準備應對顧客的詢問,這可真不簡單。“每天都賣自然就記住了?!比f大姐淡定一笑,仿若武藝深藏不露的“掃地僧”。而記者只能在顧客殷切的目光中,頻頻回頭求助——“彩椒多少錢一斤來著?”“娃娃菜是三塊嗎?哦不對是三塊五”。

          靠“場外求助”過了價格關,還有算術關。稱一袋豆角6.8元,再稱一把小蔥1.6元,再稱幾顆土豆5.3元,總價是……等等,豆角是多少錢來著?重新上秤,等著掏錢的大爺明顯有些急了,記者深吸一口氣默念“冷靜”,這才磕磕絆絆地完成一道小學算術題。

          還好來買菜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鄰居,“你們這個徒弟業(yè)務不熟啊”“學徒還得再多磨練兩天”,大家善意地調侃兩句,總算不計較見習學徒犯的這些小錯誤。

          關卡二:眼力

          老顧客愛啥菜要一秒“人臉識別”

          “今天蘿卜不錯,來一根呀?”“昨天進貨沒有新鮮豇豆,等今天下午來吧。”在寶船菜場賣菜多年,萬菊青和劉海米都練就了一秒“人臉識別”的本事,有熟客來光顧,不需要說話,她們就能猜到對方想要什么,韶兩句就把生意做了。

          這種“刷臉”做生意的方式,第一天上崗的記者自然沒辦法勝任。有老顧客看到攤位上換了人,還會擔心地詢問情況,生怕最懂她想吃什么的攤主突然走掉了,以后買菜少了親切感。

          街坊鄰居天天照顧生意,攤主們自然也不會虧待了老顧客。劉海米在一旁指導記者稱重、算錢,出現(xiàn)一兩毛錢的零頭,總會囑咐抹去只收個整數(shù)。還有顧客需要兩三棵小蔥、一小塊生姜回去做個調味的,她也是大方贈送。

          早市之所以最忙碌,是因為除了來買菜的居民,還有不少相熟的食堂、餐館提前預定了一天所需的食材,需要配齊并且送貨上門。面對這些“大客戶”,劉海米花了不少心思做服務?!靶←?,幫我去‘豆果果’家買一塊豆腐”“到負一樓賣鴨子那家店買一塊鴨血”“我們攤位上沒準備,到對面去買一袋剝好的蒜米,小龍蝦店現(xiàn)在用的多”……自家攤位上有的稱好打包,自家攤位上沒有的代買,這樣一次性幫食堂、餐館配齊所有食材,省去對方到處采買的麻煩,對方自然愿意一直合作。

          “小麗,我去給客戶送個貨,有啥不清楚的你就問萬姐。”早上8:00,劉海米提上滿滿一大包蔬菜,匆匆趕去一家修理廠食堂送貨。而在她記賬的小本本上,還有兩家餐館預定菜沒有送。盡管記者的業(yè)務很不熟練,在萬大姐的幫助下磕磕絆絆地應對了接下來的一批顧客,但還是得到了劉海米的肯定,“今天真的多虧有你,別看攤位很小,但是一個人忙不過來?!?/p>



          眾彩進貨

          關卡三:體力

          每天搬七八百斤貨還要貨比n家

          從6:00到9:00,三個小時的時間緊張忙碌猶如“打仗”??粗缡械念櫩蜐u漸散去,記者一口氣還沒松下來,就接到了新的任務——和黃師傅一起去眾彩批發(fā)市場進貨。疫情期間,眾彩的出入都非常嚴格,黃師傅囑咐記者提前一天做了核酸檢測,40分鐘的車程后抵達眾彩,工作人員認真核驗健康碼、行程碼及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我們順利進入市場。

          進入眾彩,黃師傅熟門熟路,停好貨車,換上了一輛小三輪?!笆袌隼锩婧艽?,要跑十幾家買各個品種的菜,貨車不能進,必須用小三輪拖。”黃師傅解釋。

          果然,進貨不是那么簡單的。這一家買一箱矮腳黃,那一家買一箱小青菜,要買空心菜的時候,黃師傅一連跑了四家,終于找到最嫩最新鮮的。為了買到合心意的西蘭花,黃師傅一家家、一袋袋驗貨,卻頻頻搖頭。咋回事?黃師傅拿出一顆西蘭花給記者看,“你看這個有一部分花發(fā)黃了,拿回去顧客不愿意買的?!苯K于從一家批發(fā)商那里打聽到,當天運西蘭花的車子還在路上,黃師傅帶著記者繼續(xù)采購其他蔬菜,一個半小時后折返,買到了剛剛卸貨、翠綠飽滿的西蘭花。

          一輛三輪滿載貨物往返兩趟,才配齊了黃師傅當天需要進的所有蔬菜。記者幫著黃師傅將一箱箱蔬菜裝上貨車,一箱小青菜20斤,搬得動!一箱矮腳黃30斤,努力一下沒問題!接下來,一大袋豆角60斤,記者憋氣用力也難“撼動”,黃師傅笑呵呵過來接住。盡管記者搬的都是較輕的葉菜,可是裝好一車貨,依然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寶船菜場卸好貨,已經(jīng)下午1:20,又累又餓,記者在附近吃到了最香的一大碗面條。

          留下看攤的萬菊青也并不輕松,別看一天不需要跑太多路,可是一直站著,從早上6:00站到下午7:00,本身就已經(jīng)很累人,何況還要時不時探身遞塑料袋、彎腰理貨,晚上把剩下的蔬菜裝箱加冰保鮮……

          黃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從安徽蕪湖老家來賣菜20多年了,一年也不會休息幾天,萬大姐每天都要在攤位上守一整天,而他每天開車到眾彩進貨七八百斤,平時都是一個人搬運。兩個人忙碌半輩子,前兩年,終于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南京安了家,一邊干活一邊樂呵呵地聊著過往,黃國友夫婦展現(xiàn)出的勞動人民這種勤勞、踏實、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讓記者肅然起敬。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gamelodeon.com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