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天前觀察君向大家發(fā)送的一串“數(shù)字密碼”嗎?2、4、9、14、69、47……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冬奧音頻團隊用一個個數(shù)字,展示了聲音背后的硬核技術(shù)。但聲音也并非完全不解風情。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雪花飄落的聲音。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總臺音頻團隊的工作核心是將本次盛會的聲音完美無缺地記錄下來和真實有效地直播出去。目前冬奧賽程已經(jīng)過半,選手奪冠時的歡呼聲,空中回轉(zhuǎn)的風嘯聲,冰上競技的摩擦聲,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聽過。但大家想不想知道雪花飄落的聲音是什么樣呢?
冬宜密雪,有碎玉聲。觀察君特意采訪了總臺專業(yè)的雪上項目公共信號制作音頻團隊,讓他們講一講雪花的“聲音”。
“有點遙遠 但很清晰”
據(jù)觀察君了解,聲音“有點遙遠”,是因為團隊距離最近的拾音話筒都有幾百米遠。原來這支音頻團隊駐扎在張家口賽區(qū)的云頂滑雪公園。只看平面圖,是不是覺得難度不算太大?但觀察君友情提示:這可是在山上!
實景圖vs平面圖
云頂滑雪公園的海拔高度超過1800米,最短的賽道也長達100多米。團隊與話筒之間,不僅隔著長度,還隔著海拔!而他們的任務,就是拉近觀眾與聲音的距離。聲音由遠到近,靠的不是心靈感應,而是百米線纜。
我挑著線,你牽著箱,
雪山高高,線纜長長
手腳并用,爬向雪山之巔!
看著像上坡,其實是下坡。
往下順纜線,我在雪中游。
賽道長,風力強,為讓話筒拾聲保質(zhì)保量,無懼風霜,他們把數(shù)百個話筒牢牢“種”在了雪地里。以空中技巧賽道為例,紐扣話筒需要先用尼龍綁帶扎緊,“埋”在選手起飛的雪臺上。選手從跳臺起跳,片片雪花落在話筒四周,聲音才會如此細膩清晰。
布置話筒分三步:
拉通線路、“綁好”支架、測試效果。
“風聲很大 雪花很涼”
李工告訴觀察君,發(fā)語音的時候,他正在戶外,準備騎著雪地摩托奔赴下一個場地。
出發(fā),去場地!
原來這支團隊負責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平行大回轉(zhuǎn)和U型技巧共四塊場地、五個項目的音頻信號制作,而五個項目共用一套轉(zhuǎn)播系統(tǒng),所以團隊每天都需要根據(jù)項目轉(zhuǎn)換場地。如果賽程緊張,則需“午間轉(zhuǎn)場”:上午在U型場地制作比賽,下午到空中技巧場地舉行演練,晚上再進行賽事直播。
4.0環(huán)境聲話筒:
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
兩條賽道,都靠我“罩”!
觀察君了解到,奧運賽事轉(zhuǎn)播有條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所有制作團隊需在賽前兩小時抵達賽場。所以上午的比賽剛一結(jié)束,團隊就得抓緊時間收好設備,騎上雪地小摩托,拉著光纜箱,奔赴下一場賽事直播。冷冷的雪花吹拂在臉上,難怪他聽到的聲音,風這么大,雪這么涼。
光端箱雖重
五人一起肯定能搬動!
“捂太嚴實 都沒聽到”
今天“風和日麗”,“溫度適宜”,音頻團隊的工程師告訴觀察君,衣服,他們只穿了四層而已:保暖內(nèi)衣、輕羽絨服、抓絨外套和OBS工作服。天氣“好”怎么還穿這么多?不是壯士不抗凍,而是天氣實在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三十度,如果趕上三到四級寒風,穿著棉衣棉褲也得打怵!
nice~
下面來做道幽默測試題:說,要在冰天雪地中進行室外儀器操作,總共分幾步?
三步!第一步,把手套帶上捂熱手;第二部,摘下手套徒手上陣;第三步,同時使用“搓手”和“呵氣”兩大“祖?zhèn)鳌苯^技。
即便是平時需要散熱的光端箱,
在崇禮也要穿上口罩“棉襖”。
冰天雪地,路滑易摔。賽道坡度有些陡,上坡需冰爪輔助,下坡順勢滑下更需小心。鋪設一次設備,至少需要一個小時,團隊成員們裹著層層棉襖,拉著箱箱設備,流出滴滴汗水,結(jié)出層層冰霜。
看到他們腳下的雪爪了嗎?
面朝天然大“滑梯”,滑,還是不滑,這是個問題。
“是在腦中‘蹦迪’的聲音”
震撼音效的背后,三維聲起了大作用。本屆冬奧會的公共信號音頻制作啟用三維聲標準,聲音格式為5.1.4。“5.1”即是環(huán)繞聲,它由左前、右前、中置、左環(huán)、右環(huán)和一個超低音聲道構(gòu)成,“4”即是沉浸聲,由安裝在高處的一圈環(huán)繞音箱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喇叭出來,它們是三維聲的關(guān)鍵所在。
調(diào)音,我們是專業(yè)的!
和此前奧運會中采用的5.1環(huán)繞聲相比,三維聲不僅可以采集到選手和教練在比賽場地內(nèi)的聲音,新增的環(huán)繞后置音箱還可以呈現(xiàn)觀眾席的歡呼喝彩,將人耳能聽到的聲場擴大至整片賽場。戴上耳機,就仿佛置身冬奧現(xiàn)場,被四面八方的聲音環(huán)繞其間。
左:我聽到了雪花
右:蕭蕭風聲響 片片雪花來
雪花耳邊環(huán)繞,感受“蹦迪”音效!這樣的三維聲去哪里聽?打開央視體育客戶端,戴上耳機觀看奧運賽事,不僅能聽到雪落的聲音,還能聽到雪從哪里來,飛向哪里去。補充一個冷知識:外籍制作團隊稱三維聲為“immersive(沉浸聲)”,總臺音頻團隊提供的是真正的“沉浸式觀賽體驗”!
U型場地技巧的拾音話筒:
跳得再高,也得錄到!
“邊落邊夸 ‘你們真棒’”
閻工告訴觀察君,團隊曾參加過多屆冬奧會的轉(zhuǎn)播工作,但由于本次是在中國主辦,制作壓力也前所未有。冬奧會的聲音制作要求極其嚴格,OBS(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的音頻質(zhì)量監(jiān)控團隊每天都會和團隊通話確認音質(zhì)。此外,與外籍團隊合作時的語言障礙及文化差異,還有低溫和疫情兩大挑戰(zhàn),都讓他們遇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
但總臺人懷著“一心一意零失誤”的信念,朝著高質(zhì)量制播的目標前進。在制作期間,音頻團隊“虎”力全開,不僅與臺內(nèi)其他團隊默契十足,還與外籍團隊建立起了國際友誼:共爬雪山,共鋪線纜,共享設備,共觀比賽!
左:正經(jīng)交流!
右:幽默一刻!
別誤解,意思是“樂觀向上,綠碼健康”!
在冰天雪地之間,閃亮的不止是雪花,還有他們一往無前的精神,精品制作的追求和安全播出的底線??偱_音頻人頂住壓力,用技術(shù)和實力,向全世界傳遞了冬奧會的“總臺聲音”。
在這里,留下最好的我們;
向世界,傳遞最棒的“總臺聲音”!
片片雪花飄落
見證著溫暖與拼搏
總臺人記錄雪落的聲音
將這些情感永存
讓聲音帶領(lǐng)我們
從過去
一起向未來
- 熱點
- 2022-02-20 12:04:18
- 熱點
- 2022-02-20 12:03:36
- 熱點
- 2022-02-20 12:02:26
- 熱點
- 2022-02-20 11: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