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骨灰安葬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11月15日新華社)
時光的凋零帶去太多照片中的顏色,每一幅都是讓國人悲痛的逝去。國士無雙,燈塔永明。但慶幸的是,他們都護佑了中國科技發(fā)展進程上那最強壯的一脈,從破土而出到化作春泥,在他們生命輪回中,大力助推了中國夢圓夢的進程。正如袁隆平墓志銘上的那句話——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它不僅是完成自己生命的過程,還為無限可能的未來,留下堅實的積淀。
逝者如“他”,是一粒好種子,源于熱愛,長于赤誠,終歸熱土。在共和國的紀念冊里,有無數(shù)的他甘心為種,用盡自己所有的力量與時間,只為有朝一日,中國能昂首立于世界之東方。他們的世界里沒有什么勝過對祖國的愛。從“國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钡拈h恩澤院士,到病榻上仍堅持完成國家交付使命的林俊德院士,再到已是耄耋之年,卻始終不忘“禾下乘涼夢”袁隆平院士。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種子般的質(zhì)樸和純粹。他們活的本色,干的本色,讓我們讀懂了不負初心的堅守?!八闭缫涣7N子長成,不僅是有了沖入云霄的高聳,還為后來者的成長留下的蔭蔽,更為腳下熱土的將來,囤積了厚實的育肥。
青春如“我”,也將是一粒粒種子,扎根熱土,成于盛世,榮耀在新時代的輝煌里。更好的時代必然預示更好的未來。在袁老的墓碑上,我們看到的是對未來更深遠的期待,里面有年輕的我們和擁有孕育奇跡沃土的中國。在他的期待里,沒有苛求我們的經(jīng)天緯地,只希望我們是一粒扎根故土的種子,用長成的才干更好的為祖國未來提供更加適合成長的基礎與機遇,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進步,確保實現(xiàn)新時代屬于中國的偉大夢想。時代楷模黃文秀、戍邊戰(zhàn)士陳祥榕……你看,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積蓄著生長的力量;你聽,每一個青春的夢想,都在吹響奮進的號角。
中華民族一代代傳承,沉積鑄就了五千年文化自信。一粒種子的輪回結束并不意味
- 熱點
- 2021-11-16 15:06:16
- 熱點
- 2021-11-16 15:05:41
- 熱點
- 2021-11-16 15:05:15
- 熱點
- 2021-11-16 1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