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歲的人生,70年的科研生涯,見證了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從創(chuàng)立到強大的70載春秋;一生為核,一生為國,在先進核能技術研發(fā)的征程中,一干就是幾十年……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舉行,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對他們?yōu)閲铱萍际聵I(yè)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最好褒獎。
兩位杰出院士的奮斗履歷是無數(shù)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獻的生動縮影。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面臨的是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科技基礎極為薄弱。一批批科技工作者響應黨中央號召,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大潮,錢學森、鄧稼先、于敏、孫家棟等一批科學家數(shù)十年如一日開展國防科技事業(yè)攻關,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如果沒有廣大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劍”的歷史耐心,沒有他們“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踏實專注,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當驚世界殊的科技成就。
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猶需呼喚甘坐冷板凳的專注精神。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不可否認,目前有的科研立項只重眼前、不重長遠,片面追求用時短、花錢少、見效快,導致應用科學研究門庭若市,基礎科學研究門可羅雀。究其原因,還是短視思維作祟,基礎研究往往時間長耗資大,應用科學研究卻可以短時間收獲實實在在的利益。破除這種現(xiàn)象,必須摒棄短視思維,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歷史耐心成就科技創(chuàng)新之美。
常言道:不掄十年錘子,當不了好鐵匠;不拉十年鋸子,成不了好木匠。一批優(yōu)秀科學家正是因為吃得了這份坐冷板凳的苦,忍得了寂寞與冷清,扛得住淡泊與清苦,在科技攻關的征程上默默耕耘,才做出了載入史冊的歷史偉業(yè)?!氨赜幸涣7N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的袁隆平,一生只做“禾下乘涼夢”,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半[姓埋名三十載,名利看得淡如水”的黃旭華,一生致力于核潛艇發(fā)展事業(yè),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們所憑借的正是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專注,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最終攀上了事業(yè)發(fā)展的新高峰。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眰ゴ蟪删偷娜〉媒^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坐足冷板凳,攢夠基本功,以時間為刻度描繪自身本領的新高度,我們必能蹚開天高海闊的征途,成就氣象萬千的人生。
(蔣帥)
- 熱點
- 2021-11-04 19:21:31
- 熱點
- 2021-11-04 19:20:53
- 熱點
- 2021-11-04 19:19:55
- 熱點
- 2021-11-04 19: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