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無論收視方式如何改變,辭舊迎新看春晚,始終是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春晚不只是一臺晚會,它見證時代的變遷,講述我們的故事,它的主角是你、是我、是他,是每個平凡亦閃光的普通人。
“蛇年春晚太用心,狠狠共情了”“不催婚不煽情,呼應了觀眾的心聲”……蛇年春晚備受好評。有網(wǎng)友認為,本屆春晚更多關注大時代中普通人的夢想與奮斗、牽絆與希望。王菲《世界贈予我的》以天籟之音唱出“造夢者造了好夢 值得我稱頌”,迅速成為億萬觀眾的最新slogan;蕭敬騰、王一博的《我可以》仿佛觀眾的自問自答:“我可以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嗎,我可以讓自己成為自己嗎?我可以!”大灣區(qū)歌手的聯(lián)唱,也用富有年代感的名曲讓記憶閃回夢想與奮斗的歲月。而代表“我們”出場的“外賣詩人”“麥子阿姨”“帶貨車長”,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們雖不是演藝界的“大腕兒”,但都曾在時光里留下觸動人心、讓人難忘的記憶——
“外賣詩人”王計兵,煙火里謀生,奔忙中尋夢,人生的粗糲與豐富都寫在臉上。他風里來雨里去,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送餐,生活給予他諸多“風雪”,但他卻在送餐的間隙、等紅燈的片刻,于電動車后座捕捉靈感,用詩句定格生活的酸甜苦辣,抒發(f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一句“生活給了我多少風雪,我就能遇到多少個春天”,這份蓬勃而火熱的生命力,令人動容。
“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60多歲的秦士芳阿姨,以5000元的預算,騎著三輪車執(zhí)著南下。質樸又詩意的表達,在忙碌生活中依然渴望追求自我的執(zhí)著與勇敢,讓無數(shù)網(wǎng)友“熱淚盈眶”。
列車長胡貴川數(shù)年如一日聯(lián)系買家,為沿線的農產品尋找銷路。見證許多個村莊的變遷,這列“賣菜的慢火車”已然成為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發(fā)展的“快車”,向著希望與夢想飛馳。
“種花爺爺”亦是如此。他們一輩子與泥土和花草為伴,旁人眼中不起眼的種花小事,于他們卻是傾盡心血的逐夢之旅。春晚聚光燈下,這份執(zhí)著被放大,觀眾看到的是普通人用歲月書寫夢想的堅持與毅力。
還有農民歌手、徐州“大船哥”劉廣局,與其他代表不同領域的一線勞動者共同演唱的《偉業(yè)》,成為今年春晚一大亮點。他用質樸且飽含情感的歌聲,唱出新時代勞動者的新風采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新風貌。
…………
他們都是在平凡生活中勇敢追夢、樂觀善良的普通人。春晚舞臺上,這些平日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只要站在那里,無需過多表演,就足夠打動人心。因為他們就是普通人的模樣,他們?yōu)榍f萬沉默的勞動者代言,不回避苦難,更不放棄希望,熾熱地吶喊“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一張張鮮活的面孔,一聲聲動情的吟唱,拼貼出這一年最令人動容的“年度記憶”。
每個普通人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追夢路。就像“外賣詩人”王計兵,從“外賣小哥”到“外賣詩人”,從春節(jié)送外賣到受邀看春晚,56歲的王計兵感慨萬千:“我代表的是這個時代中的小人物,努力生活,并通過寫詩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歲月不會辜負任何人,只要我們積極樂觀地生活,就能把日子過好,就能把平凡的生活過成詩行?!?/p>
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那些無數(shù)平凡勞動者在困境中的堅守、奮斗和憧憬,構成了生活最真實的底色。那些從生活磨礪中擠出來的詩意,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人們心底對平凡日子里不凡夢想的共鳴之門。那些最樸素、最真誠的話語,向這個世界傳遞縷縷暖意:即便一束微光,也能照亮自己,溫暖他人。普通人真實的人生故事,成為春晚舞臺最動人的詩篇,也是時代浪潮中最動聽的“勞動者之歌”。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鏡頭打在普通人臉上,照進每一個人的心里。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帶著各自生活的氣息,從城市街巷、社區(qū)角落甚至異國他鄉(xiāng)走來,匯聚于春晚舞臺,展現(xiàn)出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新時代氣息,映照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普通人不只是春晚的主角,也是中國故事的主角。中國故事不在云端,就在你我身邊,主角就是每一個如他們一樣努力生活、追逐夢想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傳遞著一份無需多言的溫暖、連接人心的力量,描繪出一幅生動的時代畫卷,折射了一個堅韌不拔、活力無限的奮進中國。
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打破傳播壁壘,普通人的聲音和故事須臾之間就能傳遍大江南北。自媒體平臺上,鄉(xiāng)村手工藝人展示傳統(tǒng)技藝,收獲無數(shù)點贊,帶火家鄉(xiāng)非遺;基層教師扎根偏遠地區(qū),教育扶貧點亮孩子夢想,他們的故事引發(fā)廣泛關注與敬意。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憑借自身努力,在時代舞臺嶄露頭角,他們帶著煙火氣的奮斗、飽含真情的堅守,讓中國故事鮮活生動、富有質感。
有的詩句,寫在紙上;更多的詩句,藏在未知的人生。正如王計兵在春晚彩排后新寫的詩里的一句話,“我和歲月相互照耀也互為皺紋”,其實,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狀態(tài)。那些默默無聞的身影與日復一日的努力,那些交織纏繞的現(xiàn)實與夢想,那些源于生活、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因每個平凡人的點滴微光而熠熠生輝。
總策劃 雙傳學 顧雷鳴
監(jiān)制 杭春燕
統(tǒng)籌 王曉映 薛穎旦 張琳 劉慶傳 馬薇 朱威
本期撰稿 陳立民 周嫻
新媒體編輯 顧志銘
美編 朱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