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近,年味濃,趕大集,備年貨。1月22日,恰逢農歷小年,響水縣響水鎮(zhèn)潘莊大集熱鬧非凡:“新鮮的牛肉,特價了”“正宗的潘莊梨10元4斤,甜著呢”“便宜點,賣不賣”“你說便宜多少”……吆喝聲、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拉滿了火熱的趕大集氛圍。
潘莊地處灌南和響水兩縣交界處,每逢大集,都會有眾多小攤前來集會。從果蔬、生鮮、糕點、服飾、對聯……吃、穿、玩、用琳瑯滿目,吸引附近兩縣的村民前來趕集?!斑@雙紫色棉鞋,多少錢呀?”80多歲的趙奶奶和老伴,在一家賣棉鞋攤點前仔細地挑選起來,老伴在一旁望著趙奶奶試穿,不時地提出建議。“快過年了,帶她出來買雙新鞋子。”趙奶奶的老伴笑著說。
賣蔬菜攤位上,新鮮的瓜果蔬菜擺得整整齊齊,綠油油的青菜、水嫩嫩的蘿卜散發(fā)著自然的香氣,這些都是村民們自家種植的。一位村民挑了兩捆青菜,笑瞇瞇地說:“這青菜看著就新鮮,買回去和黑木耳炒著吃,味道肯定好?!?/p>
在街頭的一隅,紅彤彤的對聯、福字、燈籠等等掛滿了整個店面,將集市裝點得愈發(fā)喜慶祥和。店主李春笑容滿面地介紹:“春節(jié)快到了,大家都會買春聯,討個好彩頭。今年我們也下了番功夫,進了很多特色燈籠、掛件以及布藝對聯,掛在家里既喜慶又能長久保存,希望能讓大家過個紅紅火火的吉祥年。”
集市上的美食,香味四溢,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駐足品嘗。糖葫蘆、棉花糖等傳統的小吃成了搶手貨,大大滿足了年輕人的味蕾。綠色健康食品也成了熱銷貨,“微信到賬20元”“微信到賬45元”……在大集上擺攤兒賣了十年年貨的潘莊村村民趙海忙得腳不沾地。他說,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大大改變,開始追求健康、養(yǎng)生,他賣的小黃米、綠皮草雞蛋、干野菜等土特產供不應求,不少城里人不惜遠道來采購?!摆s集的有‘看頭’,我們擺攤兒的有‘賺頭’,這就是我們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好‘盼頭’!”趙海忙得熱火朝天,臉上笑開了花。
有一種期盼叫“過年”,有一種年味叫“趕集”,有一種記憶叫“鄉(xiāng)愁”。年貨大集,雖沒有城市商場的高檔繁華,但每一個地攤兒、每一絲氣息都散落著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和愈久愈醇的鄉(xiāng)愁記憶。
響水隨著不斷夯實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基礎、鉚足發(fā)展后勁,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面貌日新月異,年貨大集也正在憑借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溫暖熱鬧的場景、獨特鮮明的風土人情,成為展示當地鄉(xiāng)村新變化、新風貌的重要窗口,成為許多城市人、年輕人奔赴、爭相打卡的文化地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文婧
通訊員 王靜 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