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4年專門安排12類55件民生實事,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這些項目現在辦得如何?成效怎樣?江蘇省發(fā)展改革委與新華日報社聯(lián)合推出“民生實事微紀錄”欄目,記錄民生實事、感知民生溫度。
位于常州經開區(qū)圩墩路38號的社區(qū)食堂恒惠餐廳,自2024年6月28日試運營,每到飯點就熱鬧非凡。開業(yè)半年多,恒惠餐廳已經憑“食”力出圈,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社區(qū)食堂。
1月10日上午十點半,恒惠餐廳后廚處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幾位廚師正做著午間營業(yè)前的最后準備。明廚亮灶的設計,讓食材的新鮮度和烹飪過程一目了然。大廳的保溫餐臺處,隔著透明的玻璃窗,新鮮出爐的燉牛肉、燉蛋、糖醋里脊等40余種菜品依次排開,飯菜的香氣也在空氣中逐漸彌漫開來。
廚師在恒惠餐廳后廚處烹飪午飯
十一點左右,食堂窗口前排起了長隊,不少居民自帶保溫盒,等著將飯菜打包帶回家,也有居民選擇堂食,大家有說有笑地討論著當天的菜單。選好菜,到收銀處掃臉、付錢,就可以坐下來用餐了。不到半小時,餐廳一層已座無虛席,還有不少食客正端著餐盤準備上二樓尋找位置。
家住戚墅堰街道圩墩社區(qū)的馬漢忠和張美娟老夫妻倆是這里的???,基本上每天中午他們都會準時來恒惠餐廳“報到”。“我們從開業(yè)就來吃啦,這邊的菜物美價廉又營養(yǎng)豐富,大家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感覺特別好!”張奶奶跟記者分享自己的用餐感受時,對社區(qū)食堂的服務和餐食贊不絕口。
常州市戚墅堰街道圩墩社區(qū)居民馬漢忠 張美娟
記者了解到,這里每天主要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務,菜品價格在2元至15元不等,6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階梯式補貼服務,米飯和湯品均無限量供應?!拔覀冎形鐏沓砸活D,兩個人每餐花費二三十元,葷素搭配,換著花樣吃,一個月下來只要幾百元。”張奶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交談間,張奶奶還拿出飯盒將沒吃完的菜品一一打包,“這些我們還可以帶回去晚上吃,一點都不浪費”。
“大爺您來啦,今天吃的什么菜?。扛杏X味道如何?下次可以嘗嘗我們最近新推出的小火鍋?!背V莺愦蟛惋嫻芾碛邢薰究偨浝韽埛旁诓蛷d里來回穿梭,時不時走上前去詢問顧客們的用餐反饋。
“運營過程中,我們一直都在不斷收集食客們的意見,適當、適時調整菜品的口味,力求提供多樣化的助餐服務,讓廣大用戶,尤其是老年用戶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嘗到‘幸福的味道’。”張伏才說。
居民在恒惠餐廳選菜用餐
記者注意到,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食堂還設置了適老化桌椅、防滑地板等,充分照顧到老年人的習慣和特點,以確保老年人在就餐過程中安全便捷。
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營養(yǎng)實惠的飯菜,貼心周到的服務……除了服務老年人用餐,恒惠餐廳也用一粥一飯的煙火氣,吸引了不少周邊的年輕居民前來就餐。
“一碗大排面,再加一份炒水芹?!痹诟浇倘鲤^當教練的楊自斌給自己點了一份豐盛的午餐,大快朵頤。幾個月前,他發(fā)現位于自己工作地點的附近新開了一家社區(qū)食堂,就拉上了朋友一起來嘗鮮,沒想到不僅價格便宜,口味也很好?!拔覀円郧岸际窃诘鲤^周邊隨便對付一口,或者點外賣,如今走幾步就能吃到這么豐盛的午飯,感覺一下午都能活力滿滿!”楊自斌表示。
跆拳道教練楊自斌
飯碗里有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務既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常州經開區(qū)社會保障和衛(wèi)生健康局養(yǎng)老服務科副科長費洋表示,2024年,常州經開區(qū)推出“睦鄰小廚”行動方案,全面建設以社區(qū)食堂為核心、老年助餐點為支撐、“中央廚房+配送”為補充的“睦鄰小廚”助餐服務體系,在重點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基礎上,兼顧全齡段社區(qū)居民就餐的便利性、多樣性?!跋乱徊?,我們將利用好社區(qū)食堂集聚老年人功能,持續(xù)推動社區(qū)食堂和休閑、日間照料等場景融合,豐富經營業(yè)態(tài),為社區(qū)食堂實現差異化、特色化、持續(xù)化發(fā)展助力?!辟M洋說。
常州經開區(qū)社會保障和衛(wèi)生健康局養(yǎng)老服務科科長費洋
民以食為天,食以誠為貴。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qū)食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溫暖著每一位市民的胃與心。據了解,2024年,江蘇全省全年改造提升社區(qū)助餐點710處,超額完成任務。省民政廳等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江蘇省“舒心助餐”專項行動方案》,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擴面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運營老年助餐服務點8000余家,2024年服務老年人130余萬。
策劃 傅大慶 高偉
文案 張潔茹
攝像 剪輯 王瑞楓
江蘇省發(fā)展改革委 新華日報社 聯(lián)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