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重農抓糧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力有效,我國糧食產量站穩(wěn)1.3萬億斤臺階,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保障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堅實支撐,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贏得了主動。連續(xù)八年1.3萬億斤,這個沉甸甸的數據是如何取得的呢?
人勤春來早,春耕農事忙。立春之后,由南到北,我國春耕春管工作陸續(xù)展開,春天的田野處處生機盎然。
今年,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是一個新的起點。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xù)8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始終穩(wěn)穩(wěn)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從十年前的約12200億斤到2022年的約13700億斤,糧食產量提高了1500億斤。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我們研究糧食安全的人有一個概念,1000億斤是一個臺階,這就是說我們用十年時間使糧食產量上了一個半臺階。這是在化肥和農藥開始減量的情況下取得的,是在極端天氣事件多發(fā)、頻發(fā)的情況下取得的,是在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人口減少的條件下取得的,這在中國糧食生產發(fā)展歷史中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p>
國家倉廩充實,為經濟社會行穩(wěn)致遠夯實了根基。14億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三農”工作和糧食生產、糧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葉興慶:“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來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總書記又提出新的糧食安全戰(zhàn)略,就是那五句話20個字,‘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p>
2012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九連增”,豐收的景象下也藏著隱憂,其中一項就是耕地。2006年,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為18.27億畝,跟9年前比減少了1.2億畝。18億畝的耕地紅線還要不要守?能不能守???也成為大家爭議的話題。
北京師范大學鄉(xiāng)村振興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如何來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實際上面臨一些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人多地少,如何在保證糧食總產量不減的情況下又實現農民自身效益、農業(yè)的效益提升和提高。與此同時,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城市化的發(fā)展也同樣需要土地,耕地可能會減少。所以說防止非農化、非耕化的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p>
一邊是城市化的飛速發(fā)展,一邊是糧食生產的根基。面對爭議,習近平總書記一錘定音,指出“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葉興慶:“在藏糧于地這個方面,總書記這十年始終盯住耕地保護,盯住耕地紅線,強調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來守好耕地紅線,在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量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p>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推動下,十年來,我國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中央要和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2021年底,自然資源部通報100起涉刑土地違法案件,160余名自然人入罪獲刑,“長牙齒”的硬措施可謂越來越嚴。
十年來,我國在牢牢守住18億畝紅線的同時,糧食生產如何真正告別“靠天吃飯”是一個新的考驗。2021年,我國夏糧生產遇到歷史罕見的秋冬汛,南方局部地區(qū)又發(fā)生多年罕見干旱。多重天災之下,2022年我國全年糧食產量仍然超過了1.3萬億斤。
葉興慶:“氣象災害還是氣象災害,但是氣象災害并沒有變成農業(yè)災害,這在相當程度上要歸功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也要歸功于農業(yè)技術指導到位?!?/p>
豐收的首要基礎是“藏糧于地”。江西安義縣長均鄉(xiāng)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分布在山坳里,農田的排水問題成了高標田改造中最大的難點。一塊落差有20米左右的山地,施工人員就設計了5套不同的排水涵管埋設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2022年,中央財政投入1096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這樣的投入規(guī)模堅持了十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wěn)定實現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張琦:“總書記特別關心和強調,從以前的基本農田到永久農田以及到高標準農田的部署。高標準農田通過一些技術改造或者土地整理,使畝產產能得到了提升和提高,抗風險能力得到提升。”
糧食生產出路在科技。10年來。我國農業(yè)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7個百分點,超過61%;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0%。總書記謀劃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zhàn)略部署得以落實。
近幾年來,新冠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爆發(fā),一再推動全球糧食生產價格上漲,在世界糧食市場起伏不定、饑餓依然困擾著部分國家的背景下,我國大米小麥口糧自給率達到100%?!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十年前提出的目標可謂未雨綢繆。
葉興慶:“這三年的實際情況,國內外糧食市場的兩種表現充分證明,總書記提出來的糧食安全目標以及糧食安全戰(zhàn)略是十分正確的,確確實實讓中國人得到了實惠,做到了把飯碗端在我們自己手上?!?/p>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中國糧食安全并非高枕無憂。一些生產用種子還存在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產量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部分種源仍依賴進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打一場種業(yè)翻身仗,他強調“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yè)搞上去”。
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臺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成立,南繁科研也從季節(jié)性向常年研究轉變。目前,我國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
張琦:“正是總書記提出對種業(yè)的重視,使種業(yè)的發(fā)展、種業(yè)的振興得到了很好提升和提高,保證我們的飯碗永遠裝的是中國的糧?!?/p>
著眼未來,讓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的還有種田的農民。去年夏天,徐淙祥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了繼續(xù)帶動更多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的決心,很快總書記給他回了信。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推動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穩(wěn)步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完善稻谷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讓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F在老徐的孫子也加入了他家的科技種糧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確保糧食、能源、產業(yè)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新征程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已經開始,中國糧食安全的底氣必將越來越足。
葉興慶:“現在回過頭來看,十年前,總書記提出了糧食安全的目標,糧食安全戰(zhàn)略完全符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且也是這十年之所以能夠取得糧食生產發(fā)展的歷史性成就,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p>
張琦:“如何在高質量發(fā)展階段中保持農業(yè)基本盤穩(wěn)住,未來也同樣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糧食安全作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根基,為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雄厚的基礎?!?/p>
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糧食生產的發(fā)展,意味著我們要立足國內,解決14億多人吃飯的問題。倉廩實,天下安。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辛勤耕耘、不懈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夠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