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勉勵他們大力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自覺追求。正值青春的五月、奮斗的五月,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內涵深刻、意義重大,我們必須牢記在心、落實于行。
一段留學史,也是百余年來“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從“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的錢學森,到一生心懷祖國的“斗士”謝希德,再到“選擇始終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的曾慶存,一批又一批青年志士秉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信念,出國留學、回國服務,投身于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把青春播撒在祖國建設的征程上,把光榮鐫刻在歷史行進的史冊里。
百年風云變幻,不變的是那顆熱情涌動的中國心。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年輕的中國心、中國情在歷史長河中始終熠熠生輝。南京大學的歸國青年們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海外學成后回國投身科教事業(yè),立足崗位、創(chuàng)先爭優(yōu),取得豐碩成果,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無論是留學歸國,還是扎根鄉(xiāng)土,青年一代都是成長的小樹、初升的太陽,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應主動把個人夢想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胸懷“國之大者”、傳承光榮傳統,把“中國心”轉化為“強國志”“報國行”,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yè)的生力軍。
百年滄海桑田,改變的是足以平視世界的大胸襟。百年前的遠渡重洋,是為救亡圖存;百年后的留學交流,是為互利共贏。“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睆姶蟮木C合國力、根植的文化自信,讓新時代的青年人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立自豪,也擁有了更為充足的平視世界的底氣。無論身處何處,當代青年都要保持開放心態(tài),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優(yōu)秀文化,也要自信自強,講好中國故事,保持獨立思考,不崇洋媚外、不人云亦云,做到不卑不亢、剛健自信。
“青年者,國之魂也?!睍r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這份重任與使命,呼喚著每一位青年人永葆青春的“中國心”,砥礪勇毅的“報國行”,以更加堅定從容的目光平視世界,以更加昂揚奮進的斗志奮勇爭先,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
(張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