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新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將勞動課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獨立出來,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一門獨立課程。全新的“勞動課程”有什么不一樣?究竟會給孩子們帶來什么?來看記者的調(diào)查。
【勞動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
這是時隔11年后,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再次調(diào)整。教育部門表示,新標準是希望通過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zhì)。根據(jù)新方案,今年秋季學期后,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勞動課程平均每周將不少于1課時,設置了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等十個任務群,學校可結合實際,自主選擇。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教育教研員丁婧說:“在勞動過程中,孩子可以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zhì)與習慣,我們會認真地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結合我們江蘇省的特色,充分發(fā)揮社會以及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作用,打造出更好的江蘇省的勞動教育實踐?!?/p>
記者調(diào)查中了解到,早在2003年,江蘇就出臺了《江蘇省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在全國率先組織編寫了從高中到小學的系列勞動教材。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比如,南京市雙塘小學的美食生活體驗課、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烹飪課、常州市武進區(qū)實驗小學分校的“上善農(nóng)場”等。
南京市雙塘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文欣說:“我會做黃瓜炒雞蛋、炒土豆片,會下面條,也會做湯?!?/p>
在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植美課程”已成為孩子們的一門“必修課”,學校專門開辟了占地400平米的種植園,由學生們輪流照料農(nóng)作物,從小加強孩子們對農(nóng)業(yè)的認知與勞作的能力。
【家長:勿將勞動課變相成為家長作業(yè)】
不過,面對課業(yè)負擔和考試壓力,對于更多的學校和家長來說,還普遍存在著不重視勞動教育的心理,以及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專業(yè)師資力量薄弱等不足。因此,對于即將在今年9月“上新”的勞動課,不少家長和學生在期待的同時也表示出一定的擔憂。
學生家長王璐說:“對他們的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希望學校能夠做好落實,保證孩子們的勞動課時,也不要布置品種繁多的課后勞動作業(yè),最終變相成為我們家長的作業(yè)?!?/p>
【專家: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正確勞動觀】
勞動教育是奠定人生成長的基石,將讓孩子終身受益。在調(diào)查中,不少專家表示,勞動教育的開展并不局限于校內(nèi)和課堂,一方面,要匯聚更多社會資源,保障新課標切實落地,更重要的,是全社會要抓住勞動課上線的這個契機,勇于讓孩子實踐,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
江蘇省人大代表、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管曉蓉說:“推動勞動課程是繼‘雙減政策’實施后,全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形成支持機制?!?/p>
南京外國語學校通用技術教研組長居月霜說:“一些家長也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過多的承包孩子們的事務,孩子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在勞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能力,另外,我們勞動課也會更加關注生活,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讓孩子們在做中學?!?/p>
?。ńK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堯、龔俊杰 淮安臺、常州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