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視網消息:今年的兩會上,來自各領域的代表和委員都帶來了很多新的消息。去年,我國成功完成了天問一號任務,祝融號火星車平穩(wěn)著陸在火星表面并開始巡視探測,它也開啟了我國探索深空的步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后續(xù)我國還將規(guī)劃多個天問系列行星探測任務,探索浩瀚太空。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我們還會有天問二號、天問三號、天問四號等等陸續(xù)出臺,后續(xù)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深遠空間的小行星進行探測,能夠把小行星的樣品采集回來。小行星采樣過后,還要準備火星采樣返回,希望在2030年之前能夠實施。
相對于月球采樣返回,在數億公里外的火星展開采樣返回任務,難度更大。這就需要具備推力更大的運載火箭,而運載能力的提升,就如同給深空探測的規(guī)劃插上了翅膀,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首先要解決大推力的運載火箭(問題),實現火星采樣,后續(xù)還準備進行木星或者太陽系其他行星的穿越探測。我們希望在2049年完成100個天文單位,到達(距離地球)150億公里的地方(探測),希望能夠實現到太陽系邊際的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