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有關方面透露,北京冬奧會在開賽的第四天便成為了歷史上收視最高的一屆冬奧會。收視率和關注度提高的同時,國人對奧運會的心態(tài)正在發(fā)生變化,公眾不再單純“以獎牌論英雄”,大家坦然接受本國運動員的失利,甚至裁判員的誤判,連獎牌排行榜出現的頻率也有所降低。
包容自信才是觀看冬奧的正確姿態(tài)。運動員及其所在國家期待好成績,希望在四年一屆的頂級賽事中挑戰(zhàn)自我、實現突破,這是人之常情,但競技體育往往充滿偶然性與殘酷性,冬奧會又是高手對決的體育盛會,即便是賽前訓練再辛苦、準備再充分,也都無法完全杜絕比賽失利可能。能站在體育場,某種程度上已經證明了運動員的出類拔萃,因此,溫和理性看待運動員的失利,既符合實際,也是充滿人文關懷的體現。從北京奧運會劉翔“退賽”引發(fā)爭議,到這次中國女冰無緣八強后現場觀眾的雷鳴掌聲,中國觀眾的心態(tài)更趨成熟、理性。
對獎牌看重程度的變化,只是國民自信的表現之一。實際上,在這次冬奧會期間,無論場上還是場下、網絡中還是現實里,自信心態(tài)隨處可感。從“一起向未來”“中國式浪漫”“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網絡熱語,到開幕式上“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黃河之水天上來”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從冰墩墩成為全球“頂流”,到網友們紛紛表示一“墩”難求、自己動手DIY,本屆冬奧會處處透露著國民“輕松看冬奧”的自信心態(tài)。
對當下的中國而言,體育依舊承擔著民族自豪感,但中國的發(fā)展已經脫離了需要過多依靠獎牌和盛大開幕式來證明自己的時代。有外媒就報道稱,這場充滿冰雪元素的盛會簡約卻精彩紛呈,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更加繁榮、強大和自信的中國。
當然,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這種自信來源于中國對本屆冬奧的精心籌備?!矮C豹”“飛貓”等高清攝像頭的應用彰顯出對“干凈金牌”的渴求,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展現出體育運動的龐大群眾基礎,中國運動員們不斷挑戰(zhàn)自我、艱苦拼搏的實踐讓摘金奪銀不再成為難得的“傳奇”。這種自信更來源于中國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和各項發(fā)展奇跡的實現。北京冬奧會,注定閃耀著不一般的中國自信,讓我們在冰雪運動中點燃夢想,一起擘畫滿懷希望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