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村民成為文化生活的主角
——青島膠州文明實踐“實”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杰
“柴世榮身材高大,槍法非常準。每次打仗,他都沖在最前線。士兵們看到軍長都沖在最前線,打仗也不害怕了,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12月8日晚,在山東青島膠州市膠西街道雅會新村尹家店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鄉(xiāng)村晚會如期舉行,鋪集鎮(zhèn)鄰里藝術團的王德慶正在講述《抗日英雄柴世榮》的故事,這已經(jīng)是他今年第26場“串門”演出了。
整場晚會全部由村民自導自演,最小的演員只有4歲,最大的演員年近80歲。臺上演得歡,臺下也不閑著,觀眾們組成了現(xiàn)場“直播團”,用手機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畫面,傳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
近年來,膠州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探索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串門”村村巡演活動,發(fā)動基層文藝愛好者自行編排節(jié)目,自行導演劇目,自發(fā)到周邊村莊巡演,讓文明實踐“實”起來。
搭建百姓舞臺,讓“文化串門”接地氣
“能不能多讓老百姓參與一下演出,俺們也想演”“我想看咱膠州的茂腔、大秧歌”“有沒有跟俺村文化歷史有關的節(jié)目”……
雖然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基層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利的陣地,但開展什么類型的活動還是挺讓人犯難的。為了摸清群眾需求,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文化串門”意見征集,共收集了4.6萬條建議。
根據(jù)群眾意愿,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管區(qū)為單位組建了“鄰里藝術團”文化演藝志愿服務隊伍,吸納有意愿參加文藝演出的愛好者,全市12個鎮(zhèn)(街道)組建了67支文化演藝小分隊,打造老百姓自己的演出隊伍。
臧義好和原林春夫婦是鋪集鎮(zhèn)的,都愛好文藝演出,臧義好寫得一手好劇本,原林春扭得一身好秧歌,在鄰里藝術團成立之前,他們就經(jīng)常到鎮(zhèn)上的敬老院等場所演出。當鎮(zhèn)上邀請他們當鄰里藝術團團長、副團長時,夫妻倆很爽快地答應了。
為了從生活中抓取鮮活的體驗,臧義好沒事就跑去和村民們聊天,他創(chuàng)作的《鋪集變化天天見》,每次演出都讓村民們拍手稱贊,夫妻倆到北張屯村進行“文化串門”,引得高密小王柱村和兩埠嶺村的村民都來觀看。
自編自演的故事最感人。王樹福是鋪集鎮(zhèn)邢家?guī)X村村民,在兒媳婦患病之際,他和家人沒有放棄,傾盡所有為她治病,全體村民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一直感激在心的王樹福借著演出機會登上了舞臺,用《沂蒙山小調(diào)》的曲子自己填詞,感謝大家對他們一家的幫助,真摯的歌聲讓在場的觀眾們流下了熱淚。
培養(yǎng)演藝志愿者,讓“文化串門”聚人氣
“我負責里岔鎮(zhèn)良鄉(xiāng)新村的演藝培訓,這個村的村民大多數(shù)都沒接觸過文藝演出,培訓能不能順利進行,剛開始我還是挺擔心的。”膠州市文化館文化志愿者田智群說。
田智群來到良鄉(xiāng)新村后,首先跟文明實踐專管員進行了溝通,通過村里的廣播,召集喜歡茂腔、秧歌的村民到文明實踐站學習。
“讓人驚喜的是,不到半小時就來了30多個志愿者。這些村民都是文藝愛好者,農(nóng)閑的時候喜歡唱唱歌跳跳舞,文藝基礎都不錯,培訓不到一個月,他們就可以獨立演出一臺完整的晚會了?!碧镏侨赫f。
記者了解到,在“文化串門”村村巡演活動中,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基層優(yōu)秀演藝人才,膠州市實施了“1+5+N”文化培育工程,從市文化館、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抽調(diào)了330余名文藝骨干組建文化演藝指導員隊伍,1名指導員聯(lián)系5個村莊,培養(yǎng)N名群眾文化帶頭人。
“自從擔任文化志愿者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村民非常有天賦,也很喜歡茂腔,這也改變了我固有的一些看法:文化傳承不應該受限于年齡,無論男女老少,只要喜歡,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蹦z州市茂腔非遺傳承人劉永霞對記者說。
數(shù)字顯示,近4年來,膠州市先后舉辦舞臺、曲藝、主持等專項培訓班120余次,培訓文化演藝志愿者6300余人。
健全保障機制,讓“文化串門”有底氣
“以前,外出演出都是自己出錢貼補,自己在家化好妝再開車到村里,演出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專業(yè)舞臺,帶著個拉桿音響就開始表演?!幕T’活動開展以后,政府給每個村莊都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每場演出還補貼2000塊錢?!蹦z東街道文化志愿者吳英民告訴記者。
據(jù)悉,為保障“文化串門”活動深入開展,膠州市每年投入12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項目扶持及補貼方式,支持“文化串門”演出活動,解決演出的后顧之憂。
臧義好、原林春夫婦每年都要到各個村莊開展“文化串門”演出,看著舞臺上的兩個人,觀眾很難想象他們曾經(jīng)是癌癥患者,而通過公益演出,夫妻倆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也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他們的感人事跡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兩人先后獲得“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青島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以前看演出,得去市里的大劇院還得買門票,現(xiàn)在在家門口看父老鄉(xiāng)親們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比去大劇院看還有意思。碰到我喜歡的節(jié)目,我還會開車跟著演出隊到別的村去看?!蹦z東街道大麻灣新村村民劉恩波說。
“我們希望通過‘文化串門’村村巡演活動,讓更多的村民成為文化生活的主角,真正把黨的好政策、幸福生活的好聲音傳送到群眾心坎里,讓文明實踐活動實起來,讓基層文化生活豐富起來、鮮活起來。”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莊孟坤說。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