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發(fā)布。本次發(fā)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強國有我。
年度熱詞是時代的產物。從“強國有我”中,讀出青年一代的家國情懷;從“破防”中,看出滿滿的感動與力量;從“躺平”中,看到自嘲背后的不甘現(xiàn)狀……十大網絡用詞,或源于重大歷史事件,或來自國家政策,或反映百姓心聲,它們都從不同角度構成了中國互聯(lián)網的記錄,反映出時代的風貌。
今年的網絡熱詞中,“覺醒年代”“強國有我”等多個熱詞與家國敘事緊密捆綁,既濃縮了年度熱點,又勾勒出充沛的情感圖譜。以“破防”為例,《覺醒年代》中陳獨秀之子陳喬年英勇就義的畫面,“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的場景,河南暴雨中無數(shù)個普通人瞬間化身英雄的場面,以及神舟十三號發(fā)射中王亞平的女兒在人群中被高高舉起為航天員媽媽加油的瞬間,都讓不少觀眾看后直呼“破防了”!在互聯(lián)網語境下,“破防了”這句由游戲名詞引申而來的名詞,成為了人們詮釋內心感動、振奮、激動等情緒的最直接表達,彰顯了獨有的“中國式浪漫”。
當然,一些網絡用詞是“速朽”的,這也是不少網絡熱詞飽受詬病的原因,但仔細觀察歷年來的詞匯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看似不同的詞匯,其實表意相似。拿自嘲、調侃而言,今年的“躺平”、2019年的“光想青年”、2018年的“佛系”,都暗含青年一代自嘲背后的不甘現(xiàn)狀。從這個角度講,具體詞匯的變化,既是變,也是不變。再舉個例子,強國有我、覺醒年代都是年度表達,但這些具體詞匯背后的家國敘事卻永不過時,只不過是換了一種不同的表達——具體文本的不同,并不妨礙公眾彼此間在情感上同頻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需警惕浮夸、跟風和標簽化的傾向。某種程度上,選擇網絡流行語的過程,不僅是在選擇工具符號,更是對社會文明道德規(guī)范進行甄別,對詞義本身進行“揚棄”。比如,看到什么都高呼“YYDS”,還有“社交牛逼癥”等詞匯雖然流行但卻落選。發(fā)布機構如此,網友也一樣,從熱詞中感悟時代的激揚風貌,并不代表不加甄別地被其裹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