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樹洞里”在網(wǎng)絡流傳,受到了廣泛關注。許多網(wǎng)友直呼,邊看邊流淚,這位貧困生身上傳遞的正是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堅韌的人,可以活成一道光。整篇獨白,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修飾,有的只是樸實無華的語言,將自己當年的生活娓娓道來,充滿溫暖。打動網(wǎng)友,引起共鳴,一方面是貧困學子的生活,看了讓人為之動容,但更深層次的是他深處困境,卻不向生活低頭的韌勁。為了省錢,2014年從老家坐著硬座一路北上;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只能默默喝水……種種生活細節(jié),這位學子不是在賣慘、賣窮,而是在傳遞著一種精神與價值,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生活可以貧瘠,但精神不可貧瘠;出身貧寒,但身份并不卑微,這才是打動網(wǎng)友最真實的原因。內(nèi)心強大,不回避因貧困帶來的無奈與痛苦,這便是正確的人生觀所在。
發(fā)光的人,可以照亮更多的人。“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這便是這位貧困生的愿望。他懂得感恩。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給發(fā)放獎學金的企業(yè),一封給基金會。字里行間雖是簡單的感謝,卻傳遞了他個人的溫暖,讓人看到了他的善意與誠意,知恩圖報難能可貴。他更懂得回饋社會。從研一開始,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xiāng)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生活費、學雜費等。本不富裕的他,卻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的人。這種推已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的姿態(tài),備受人尊敬。他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勵志榜樣,一位時代好青年的典型代表。
自強不息讓人強大,厚德載物方能頂天立地?!白詮姴幌?、厚德載物”清華校訓,這也是做人的根本。何為自強不息?這是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只是,更需要以堅強的毅力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zhàn),不向困難低頭。何為厚德載物?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有德,學會寬厚待人,更要心懷感恩之心,幫助身邊的人。而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相輔相成,自強不息乃做人的基礎,讓人變得強大,厚德載物則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獲得更多精神的追求。清華學子文章走紅,并不是讓我們謳歌苦難與貧困,而是要領悟其中的精神價值所在,汲取更多的光與熱,照亮自己,溫暖他人。(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