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鎮(zhèn)小巷來一場 “CityWalk”,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與溫度;踏上鄉(xiāng)村小路邂逅“詩和遠方”,感受民風民情的淳樸與真誠;沿著生態(tài)旅游線路暢游青山綠水,享受自然風光的生機與壯闊……這個“十一”假期,“鄉(xiāng)村游”“縣域游”“生態(tài)游”等各種新興旅游方式層出不窮。在“人從眾”的旅行中,“情緒價值”正成為消費者出游的重要驅動力。
正所謂“千金難買好心情”。在文旅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游客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打卡式”觀光游覽,而是期待在旅行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心靈的療愈?!疤胤N兵式旅行”主打“濃縮的就是精華”,契合年輕一代渴望探索世界的熱愛與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熱血情懷;“反向出行”追求小眾冷門,在兼顧品質和性價比的同時收獲“不隨大流”的滿足與快樂;“為了一個館奔赴一座城”更是將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投射其間,追求與自然風情和城市歷史的真切接觸。我們可以看到,旅游產生的情緒價值正在放大,從“看山看水看風景”到“City Walk”“City Ride”“Wildeat”,“情緒旅游”作為一種新興趨勢,正在重塑游客們的旅行體驗,也催生出新的消費活力。
在“情緒旅游”潮流引領下,各地文旅消費場景不斷“上新”,實現(xiàn)與游客的“雙向奔赴”?!扒榫w價值”拉動文旅經濟,通過激發(fā)游客情感共鳴,促進文化體驗與旅游消費的深度融合。各大景區(qū)不再禁錮于簡單的觀覽過程,通過多線性、多重性、多技術的體驗和參與,以“帶入感”的情境演繹歷史故事,游客在沉浸體驗中產生情感認同。此外,各地將文化元素與旅游體驗相結合,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創(chuàng)產品”,衍生了手工體驗、定向研學、露營房車等線下新業(yè)態(tài)。在“為情緒消費”的觀念之下,旅游的載體也不再局限于景區(qū)景點,美食攤點、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都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場景。這種“情緒化”的旅行,不僅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引領消費新趨勢,更推動著文旅產業(yè)的提檔升級,為地區(qū)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瞄準情緒價值,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是推動文旅融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內容。“情緒旅游”的出圈,為各地在文旅賽道中脫穎而出提供了新思路,以此同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打造讓消費者“上頭”的“金字招牌”成為擺在各大景區(qū)面前的一道考題。從《去有風的地方》掀起了大理旅居熱潮,到《繁花》讓上海黃河路和尋常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紅,再到《我的阿勒泰》中的草原牧場、廣袤森林、巍峨雪山成為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詩與遠方”......只有把握游客們的情緒趨勢,主動制造情緒的出口,將游客的“情感需求”真正落腳到文旅場景和服務的打造中去,把短暫的“流量”轉化為持久的“留量”,才能充分釋放情感消費的市場潛力,接住“潑天的富貴”。
當下,“情緒旅行”已經成為人們寄托情懷、釋放壓力的“獨門秘籍”。無論是市井小巷里的人間煙火,還是忙里偷閑的一次短途出行,都能在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下為我們帶來輕松與自由。期待在“情緒價值”的加持之下,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都可以收獲到心靈的治愈。(蘇旅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