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潤澤千年,綿延千里,見證了華夏民族的繁榮與發(fā)展。如今,大運河申遺成功,更是對其歷史價值和科技智慧的國際認可。
事實上,大運河之所以申遺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兩個水利工程的科技智慧:北南旺和南清口。南旺樞紐,位于大運河的制高點,巧妙地解決了“運河水脊”的水源問題;而清口樞紐,則是處理三河交匯的治理和通運問題的典范,被稱作是‘運河咽喉’。這兩個樞紐工程,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更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水利遺產。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fā)展,現代物流已成為推動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我國的水路航運,尤其是大運河,憑借其低成本、低能耗、高載量的顯著優(yōu)勢,在現代物流領域的大宗物流運輸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運河沿岸的公路港、鐵路港等綜合內陸港口持續(xù)繁榮發(fā)展,其中宿遷港已成功躋身年吞吐量達到10萬標箱的內河大港行列。而作為公鐵水聯運樞紐的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充分利用了大運河現有的水道資源,有效提升了大宗貨物運輸的區(qū)域聯動水平,為中國物流走向世界貢獻了堅實的“運河力量”。
古老的工程,閃耀著大運河水工智慧的光芒。伴著河水的流淌,人與自然的對話也一直在繼續(xù),凝結成新的智慧結晶?;春尤牒K来筮\河水上立交位于江蘇省淮安市南郊,建成于2003年6月是亞洲最大的水立交工程。就是一個現代科技與古代智慧相結合的典范。通過上方建運河渡槽、下方建泄水涵洞的交錯方式,實現了淮河和京杭運河垂直的立體交叉,既不影響航運,也不影響泄洪。偉大工程,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更展示了中國古代水利智慧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與發(fā)展。
這是兩千年的古代工程和現代工程的握手。正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所說,大運河是一個有生命歷程的河。從古至今,大運河一直在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每一代人都為其注入了新的智慧與活力,這體現在大運河的物理形態(tài)上,更體現在其背后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價值上。大運河的活力,就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生動寫照。
傳承與發(fā)展,是新時代的使命。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大運河奔流向前,其中蘊藏的水工智慧、科技智慧也跨越千年、代代相承。大運河所在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狀況非常復雜,開鑿和建設過程中產生了太多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這一切,都體現了人們從古至今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智慧和奮斗精神。新時代,我們更應珍惜這份寶貴的遺產,將其智慧傳承下去,并結合現代科技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讓大運河的智慧持續(xù)發(fā)光發(fā)熱,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肩負起新的更大使命,流向遠方和未來。
脈動千年、生生不息。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挖掘大運河的豐富文化內涵,講好大運河故事,讓更多人共享大運河保護傳承成果,讓文化遺存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共同奏響文化傳承的運河活力之歌,大運河的濤聲將在新時代里更加響亮。(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