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4月15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廣交會以“服務高質量發(fā)展、推進高水平開放”為主題,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舉辦線下展、常態(tài)化運營線上平臺。三期展覽面積共155萬平方米,設55個展區(qū);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yè)超2.9萬家,其中參加出口展2.86萬家、進口展680家。
廣交互利通天下,合作共贏惠八方。從1957年廣交會創(chuàng)辦以來,累計參加廣交會的境外客商超過930萬人,全球合作伙伴達到195個,有力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貿易交流和友好往來,生動展示著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如今,廣交會既是中國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展品最多、成效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成為“中國第一展”,也是世界上最具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貿易盛會之一,為全球采購架起“貿易之橋”。
當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貿易形勢低迷,下行壓力持續(xù)加大?!度蛸Q易更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貿易萎縮1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實施了約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遠高于2019年的1100項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客商共聚一堂,尋找世界貿易新機遇與穿越風浪的航向,推動廣交會呈現出“八方來客、萬商云集”的熱鬧場面,充分印證了“中國第一展”的市場號召力和“貿易之橋”的全球影響力。
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風向標”之譽,是觀察中國經濟冷暖的重要窗口。本屆廣交會上,全球零售250強和各國各地區(qū)大商明顯增多,288家頭部企業(yè)和工商機構確認組團參會,較上屆同期增長21.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制造業(yè)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等參展企業(yè)超5500家,比上一屆增長20%。與廣交會熱鬧開場相對應的是我國外貿的良好開局。根據海關總署12日發(fā)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增長5%。進出口規(guī)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chuàng)6個季度以來新高,充分彰顯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底氣和信心。
廣交會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映射著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全球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不變立場和堅定決心。本屆廣交會堅持以開放匯合作之力,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和國內各地,舉辦4大類200多場“貿易之橋”廣交會推介暨全球供采對接活動,推動合作共贏;堅持以開放聚創(chuàng)新之勢,舉辦315場新品首發(fā)首展首秀活動,涵蓋工業(yè)制造、電子家電、車輛、時尚等13個行業(y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展現新質生產力,激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堅持以開放謀交流之情,24小時辦證、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近百場文藝精品演出等等,用細致入微的服務、豐富多彩的演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一系列開放之舉,正是中國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的生動寫照。
中國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fā)展也需要中國。從最初以低附加值的農產品和初級產品為主,到1999年機電產品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從工業(yè)化起步,到中國制造風靡世界,廣交會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上重新出發(fā),見證了中國外貿的發(fā)展歷史、對外開放的艱辛歷程,繪就了“一展匯全球,一展惠全球”的新圖景。期待以本屆廣交會為新契機,與會各方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孕育絢麗多彩的合作共贏之花。(艾佩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