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忠魂,蒼松挺拔,坐落于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上的新四軍紀念館巍然矗立,這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鹽城市考察新四軍紀念館。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殷殷囑托,為全省干部群眾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
牢記囑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比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新四軍紀念館時,在該館第五展廳一面墻上鐫刻的《白菜心》歌謠前駐足良久。
“當時我讀了歌謠的前半句,總書記讀了后半句:‘新四軍,新四軍,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不經(jīng)意間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歲月不改的人民情懷?!被貞浧鹑?個多小時的現(xiàn)場講解,新四軍紀念館館長仇金標依然十分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對每一塊展板、每一張圖片、每一件文物都看得很細,他對新四軍的歷史非常熟悉,還講了一些工作人員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背鸾饦苏f道,“總書記對新四軍歷史特別了解,是一名專業(yè)觀眾??倳洸粌H問得細,還問得特別專業(yè),提出的不少問題我也是頭一次了解到,可以說學到很多?!?/p>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歷史深處走來,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在一往無前的壯闊征程中,新四軍的歷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這是對初心的叩問探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共產(chǎn)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p>
紅色印跡 一首《白菜心》,唱出百姓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四軍紀念館現(xiàn)場吟讀的歌謠,就是當年廣泛流傳于鹽阜大地的民謠《白菜心》。
《白菜心》的詞曲作者是涂克,廣西融安人,原名涂世驤,筆名綠笛。1935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油畫系就讀。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涂克投筆從戎,成為新四軍一名文藝戰(zhàn)士,服役于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繪畫組。他不但擅長作畫,而且善于作曲。
1943年根據(jù)地相對穩(wěn)定,人民群眾踴躍參軍。受所見所感之啟發(fā),涂克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謠《白菜心》,抒發(fā)了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的魚水之情。
1943年7月9日,《鹽阜報》頭版頭條刊發(fā)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撰寫的文章《新四軍在華中》,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七七事變以來,新四軍在華中地區(qū)抗日的整體情況,并勉勵大家“克服困難以迎接新時代之勝利?!?/p>
在該文第四部分的“戰(zhàn)局平衡”中,陳毅提到了“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新四軍,新四軍,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這是《白菜心》在《鹽阜報》的首次亮相。
一首《白菜心》道出了老百姓要參軍的心聲,那么當時參軍的情況如何呢?
當時的《鹽阜大眾》報上也有報道。1943年7月1日該報刊登了一篇組合式報道《一片參軍聲》,其中一則消息講述了阜東四區(qū)一位老人送子參軍的故事。報道用非常口語化的文字,描述了老人囑咐兒子的內(nèi)容,“新四軍不比別的軍隊,長官不作打人,不作罵人,當兵和當官長一樣待遇”“吃得飽、穿得暖,每天上操、學字、學道理”,最終說服了兒子,將其送到了部隊。
感恩奮進 映照初心使命,守住人民的心
《白菜心》為何能夠廣為傳唱、至今不衰?思之悟之,其中就蘊含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
“芥菜苦,白菜甜,這是簡單的生活常識。新四軍抗戰(zhàn)為民,與老百姓朝夕相處、患難與共,在老百姓心里,新四軍是骨肉相連的一家人?!丙}城新四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小清告訴記者。
《白菜心》這首看似普通的歌謠,凸顯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當年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正是在“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的精神感召下,告別親人、投身戰(zhàn)場。新四軍也在老百姓的真心擁護下,迅速成長壯大,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四軍好不好?共產(chǎn)黨好不好?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1949年12月22日出版的《鹽阜大眾》報,第三版有一篇《“宋青天”和“宋人命”》的文章。作者講的是阜寧縣修筑海堤一事,將國民政府修筑海堤的負責人宋君亮,與后來抗日民主政權(quán)阜寧縣縣長宋乃德進行比較。
宋君亮修海堤,中飽私囊、偷工減料,修好的堤壩一沖即垮,沿海群眾再次受災,憤而給宋君亮起了個綽號“宋人命”。相比之下,宋乃德在華中局、新四軍的大力支持下,動員兩萬多名民工,戰(zhàn)勝種種困難,修筑了全長90華里的攔海大堤,守護著曾經(jīng)遭受海潮多年侵害的阜東百姓。群眾將新海堤與當年范仲淹所修的范公堤相媲美,稱其為“宋公堤”,并刻下“宋公碑”,永作紀念。
如今,在“宋公碑”不遠處,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港口——濱海港,巨輪踏著海浪駛?cè)敫劭冢蛉蜃畲蟮腖NG儲罐輸送天然氣。
“宋公碑”向南20公里,就是《鹽阜大眾報》創(chuàng)刊地的舊址紀念館。這里,也是鹽阜報人初心生發(fā)地。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當年,父老鄉(xiāng)親選擇白菜心,因之不苦;人民群眾擁戴新四軍,因之為民。
鐵軍魂,鹽城紅。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關懷和諄諄教誨,牢牢印刻在鹽城市廣大干部群眾腦海中。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鹽城重要指示精神,重溫新四軍的歷史,領悟民心向背等重要論斷,鹽城人民正在奮力繪就革命老區(qū)美好生活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