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青年一代,“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凝聚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強大青春力量,青春“信”念系列短視頻于2023年12月30日起正式上線。系列短視頻由中央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出品,現(xiàn)代快報+制作,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wǎng)絡傳播專項基金特別支持。系列短視頻通過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è)中,用奮斗淬煉青春之歌,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牢記囑托挺膺擔當,奮力譜寫青春贊歌。
2020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xù)講好關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對全國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提出殷切期望。
三年多來,總書記的重要回信在復旦大學《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復旦師生,以及廣大青年等群體中引發(fā)熱烈反響。近日,復旦大學《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代表通過視頻匯報了三年多來他們?nèi)绾卫斡泧谕?、接力奮斗,在講解中播撒真理火種、矢志拼搏奮斗的故事。
《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是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的舊居。100多年前,陳望道翻譯了《共產(chǎn)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種傳遍中國。復旦大學將其舊居修繕并打造成《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長設“宣言中譯 信仰之源”主題教育展,于2018年5月開館,同時成立了“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
在學校的號召下,大批學生主動報名參加“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靶腔稹币辉~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與“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寓意每一名服務隊隊員都能成為傳遞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火種”。2020年6月,服務隊全體隊員給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匯報了參加志愿講解服務的經(jīng)歷和體會,表達了做《共產(chǎn)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信心和決心。
收到回信后,這群年輕黨員志愿者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堅持邊學習、邊研究、邊宣講。
“我是一名中共黨員,志愿服務他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睆偷┐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博士生趙穎是“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早期隊員,她認識到,要想在求學路上行穩(wěn)致遠,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撐。三年多來,她始終將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到的“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殷切希望作為自身追求。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趙穎和其他隊員們把偉大建黨精神等理論精華及時融入到講解中。
“每一次講解、服務,都能收獲成長?!睆偷┐髮W公共衛(wèi)生學院2021級碩士生翁冰冰三年前加入“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她說,近年來,“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在隊伍建設、全流程培訓和“傳幫帶”機制上不斷完善。隊伍不斷創(chuàng)新宣講形式,牽手“小火苗”開展大中小一體化主題思政課,將“紅色巴士”打造成“移動式課堂”,在《望道》電影放映前上微黨課等。“傳承信仰與熱愛,我們將積極講好老校長追尋真理的故事,把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p>
“得知總書記回信時我正在讀大一,當時心情非常激動?!睆偷┐髮W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冀凌宇說,受到總書記回信感召,他堅定了加入“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的決心,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考核,2022年成為了隊伍的一員,還入選了學?!白坎┯媱潯??!白鳛?0后,我們是幸運的。接下來,我將加倍努力學習,多向前輩學習、向書本學習、向?qū)嵺`學習,力爭用深入淺出和參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播撒紅色種子。”
三年多來,這個由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黨員組成的“學霸級”隊伍由30人增加到78人,服務了來自學校、社會各界參觀者10萬人次,年均講解700多場。每一名隊員都立志成為“火種”,盡己所能把《共產(chǎn)黨宣言》昭示的“真理之光”“信仰之源”傳播開去,將紅色火種撒向更廣袤的土地。
“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從回信中進一步汲取力量、挺膺擔當,引領更多青年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這是趙穎、翁冰冰、冀凌宇的青春“信”念,更是千千萬萬青年黨員的青春“信”念!
現(xiàn)代快報+記者 盧河燕 史童歌/文 顧子臻 李藝婷/設計
指導 中央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傳播局
出品 中共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
制作 現(xiàn)代快報+
特別支持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wǎng)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校對 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