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diào)強調(diào),開展主題教育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強化宗旨意識,堅守初心使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苯骄褪侨嗣瘢嗣窬褪墙?。我們黨帶領(lǐng)人民干革命、搞建設(shè)、抓改革,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應(yīng)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切實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察民情、訪民意是為民造福的第一步。調(diào)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用好調(diào)查研究“傳家寶”,知道特色優(yōu)勢是什么,短板弱項在哪里,謀什么事,怎么謀事,才能更好地把準發(fā)展“脈搏”,找準百姓的“急難愁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抓好調(diào)查研究,要走出辦公大樓,跳出文山會海,“俯下身子”進村入戶、走街串巷,既“身入”基層,也“心至”一線,既看“高樓”,也看“角落”,主動同群眾“掏心窩子”,善于和群眾“打成一片”。拿出真情實感,才能贏得群眾支持,才能全面摸清實情、掌握民意,增強為民造福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從長征路上的紅軍鞋,到淮海戰(zhàn)役的小推車;從小崗村村民的紅手印,到新時代的全面小康,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fēng)雨同舟、同甘共苦,才能帶領(lǐng)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也是我們始終如一的奮斗目標。主題教育中,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扛起為民造福的時代責任,千方百計地謀發(fā)展、促增收、保就業(yè)、惠民生,不遺余力地辦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為民實事做好,關(guān)鍵在于干,這也是干部的職責所在。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在主題教育中,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應(yīng)全力以赴、一干到底,決不能打“折扣”、搞“變通”;對為民謀利的事,應(yīng)搶在前、干在先,絕不能無動于衷、踟躕不前。群眾最擔心的是主題教育一陣風(fēng)、雨過地皮濕,最盼望的是保持常態(tài)化、形成長效機制,對各項工作任務(wù),應(yīng)以系統(tǒng)思維抓落實,既抓眼前,也抓長遠,既要有一年抓幾件事的沖勁、也要有幾年抓一件事的韌勁,時刻保持“積小勝為大勝”的清醒,做到一以貫之不松勁、慎始如終干到底,讓各項民生實事、為民造福的工作經(jīng)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