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出品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德國缺“氣”急建碼頭 美國漁利橫財滾滾

          新華社華盛頓1月14日電 2022年末,德國啟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建成的首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碼頭,以應對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德國面臨的巨大能源缺口。本月初,這個碼頭接收來自美國的第一艘天然氣運載船。

          歐洲跟隨美國腳步與俄羅斯能源“脫鉤”,卻將自身陷于能源短缺風險中。為給盟友“打氣”,美國承諾向歐盟增加液化天然氣出口。大批運載昂貴天然氣的船只從美國涌向歐洲,給美國帶回滾滾財富以及更多政治利益。


          能源危機逼出“新德國速度”

          天然氣占據德國能源消耗約四分之一,而德國所用天然氣95%依賴進口。德國此前主要通過管道設施直接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境內沒有將液化天然氣重新氣化的基礎設施。隨著去年俄羅斯逐步削減對歐洲天然氣供給量,加上“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德國面臨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給缺口。

          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國盧布明拍攝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相關設施。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為此,德國政府不得不加速推動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的建設,尋求其他油氣來源。去年12月17日,德國首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碼頭在北部海濱小鎮(zhèn)威廉港正式啟用。該碼頭從策劃到建成總共歷時不到10個月,可謂開創(chuàng)了德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先例,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碼頭啟用儀式上稱其是“新德國速度”。

          未來德國計劃在盧布明等地建設另外四座這樣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碼頭。即便如此,德國工業(yè)聯合會依然警告說,德國天然氣短缺的危機尚未解除,企業(yè)和民眾依然需要時刻節(jié)約能源。

          美國成歐洲最大天然氣供應國

          德國被迫加緊建成液化天然氣碼頭,是歐洲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引發(fā)能源危機反噬自身的縮影。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正因此而受益。

          2022年3月8日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白宮發(fā)表講話。拜登當天宣布,美國將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停止從俄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顯示,主要受歐洲需求激增提振,2022年上半年,美國躍升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出口量較2021年下半年增長12%。

          數據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數據顯示,烏克蘭危機以來,歐盟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激增。2022年,歐盟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為9473萬噸。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總進口量的41%,達到3886萬噸,較2021年增加2359萬噸。

          該公司分析師預計,鑒于歐洲將大量補充冬季耗盡的庫存,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有望在2023年持續(xù)增長。這意味著,新一年中,美國將繼續(xù)保持歐洲最大天然氣供應國地位。

          美國牟利之余再添外交籌碼

          雖然美國油氣暫時緩解了歐洲能源危機的燃眉之急,但美國經海路輸歐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本就較俄管道天然氣更為昂貴,去年又大幅漲價,愈發(fā)成為歐洲的沉重負擔。

          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9月間,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收入飆升至350億美元,而2021年同期僅為83億美元。

          海外市場需求激增讓美國大型能源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去年前9個月,美國頁巖油氣企業(yè)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盈利達到13億美元。同時,美國另一能源巨頭雪佛龍股價去年底較年初上漲50.5%。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在能源領域轉向美國只是美國油氣出口量飆升的短期因素。長期以來,把能源出口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籌碼,一直是美國國會兩黨和多屆政府的共識。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fā)布的照片顯示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海底管道發(fā)生爆炸,各方普遍認為管道遭“蓄意破壞”。新華社發(fā)(丹麥國防部供圖)

          早在2020年2月,時任美國能源部長丹·布魯耶特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一次活動中就曾表示,美國轉型為能源凈出口國后,美國外交政策將發(fā)生革命性變化,“我們可以無所顧慮地追求此前無法實現的目標”。

          媒體報道認為,對歐洲國家而言,昂貴的美國油氣并非長久替代選項。在其他領域支出同樣龐大的情況下,歐洲今年有必要精打細算,加大對能源進口價格的評估,同時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記者:許緣、鄧仙來、李超;剪輯:沈浩洋;編輯:張代蕾、王豐豐)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gamelodeon.com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