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近日,在江蘇鎮(zhèn)江揚中市三茅街道永勤村,一戶人家辦家宴,一道道美味佳肴擺上村民們的餐桌。其間,“忙活”的不僅是承辦宴席的民間廚師,還有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
記者看到,民間廚師溫宏珍正忙得火熱,將需要的食材擇洗干凈,切好出熟,油炸火燜……一旁的揚中市市場監(jiān)管局的執(zhí)法人員朱穎,正在對照定制的“農家宴標準”,對現場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與指導,查看食物是否生熟分開,碗筷消毒是否到位,廚師衣服是否整潔……
前來參加宴席的客人看到食用飯菜得到“標準化執(zhí)行”,都表示“這一規(guī)范做得好,吃得放心”。揚中為什么要給“農家宴”定標準?據了解,以前農村家宴雖因其價格實惠,菜色豐富,并且可在自己家中開辦而深受揚中市民的喜愛,但與正規(guī)的餐飲單位不同,市場廣闊的農村家宴缺乏相對應的監(jiān)管和制度約束,存在監(jiān)管盲區(qū):一方面采購的食品缺乏采購記錄,難以追溯源頭;另一方面操作場所多為露天,缺乏最基本的防蠅、防塵、防鼠以及消毒等設施,操作過程往往不能做到生熟分開、衛(wèi)生用水等要求,給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埋下了隱患。
為規(guī)范農村家宴,2007年揚中便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了家宴申報備案、分類指導、廚師培訓體檢等制度,其中包括設立“食品安全消息樹”,在各村級食品安全工作站均設立信息員,村民(居民)進行5桌以上自辦宴席的需提前三天將集體聚餐情況向村(社區(qū))信息員報告;開展分類指導,對報告的農村家庭自辦宴席按不同規(guī)模實施食品安全分類指導制度,安排專人上門對場地、衛(wèi)生條件、菜肴、廚師健康狀況、原料等進行指導;建立原料檢查制度,對于申報辦家宴的群眾,各鎮(zhèn)(街、區(qū))組織人員加強檢查指導,嚴禁其采購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選派專人負責督促事主搞好家宴場所衛(wèi)生清潔工作,督促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等;為民間廚師“建檔案”,建立農村廚師持證上崗、公示及“黑名單”制度,采取扶優(yōu)淘劣的辦法,將合格的民間廚師進行公示公告。
近年來,為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揚中市市場監(jiān)管局還指導民間廚師購買食品安全責任險,為農家宴上了一道“安全閥”,更解決了民間廚師的后顧之憂。如今,揚中市共有56位民間廚師,從業(yè)人員培訓率、體檢率均達到100%,民間廚師責任保險實現全覆蓋。
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農家宴,不僅守護了村民們“舌尖上的安全”,更為民間廚師的職業(yè)生涯帶來了改變。回顧自己的從業(yè)經歷,有近20年工作經驗的溫宏珍不禁感嘆:“如今的農家宴生意是越做越紅火了,在農村也算是個穩(wěn)定的職業(yè)。”每每開辦酒席,溫宏珍齊全的證件、詳細的采購單據、干凈的辦廚環(huán)境和規(guī)范的消毒,總能讓顧客打消疑慮,吃得放心,主動找上門來的顧客也越來越多。規(guī)范化的農家宴,也讓民間廚師們的錢袋子,逐漸鼓鼓囊囊起來。(楊文琳 童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