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苦水營過上了“甜日子”
講述人:河北省衡水市景縣苦水營村村民 付書明
我今年83歲了,一直住在村里。我們村為什么叫“苦水營”呢?據(jù)老輩人說,明朝時有支軍隊在這里安營扎寨,把戰(zhàn)馬拉到水邊,馬兒卻死活不肯喝水。將軍舀水一嘗,味道特別苦,不禁感嘆:“這水如此苦,真是苦水營啊?!睆拇?,苦水營這個地名便傳開了。
現(xiàn)在,河北省衡水市苦水營村喝上了安全、健康的長江水,孩子們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陳康攝/光明圖片
從我記事起,村里有兩口古井,里面的水確實又苦又咸,鄉(xiāng)親們只好去附近村“借”水吃。我鄰居付鐵軍家,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挑水用的扁擔和水桶。
20世紀70年代初,政府給村里打了新水井,我們終于不用再跑到外村擔水吃了。之后,村里又陸續(xù)打了七眼300米的深井。1995年,自來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戶戶,大伙兒用水更方便了??蛇@里水中的含氟量是飲用水標準的3倍,全村人都有深深淺淺的氟斑牙。村里人出門都不愛說話,怕露出黃牙讓人笑話。
這些年,市里、縣里實施了農(nóng)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工程,我們縣從2016年起作為河北省試點縣,從石津干渠景縣阜城分水口引來了祖祖輩輩沒喝過的長江水。能24小時喝上穩(wěn)定水、安全水,之前存水的水缸全都“退休”了。我留著它們,就是想讓子孫們隨時看見、隨時想起:咱能喝上這口“甜水”,多虧了黨和政府。
現(xiàn)在,我家廚房安上了分離式冷熱水龍頭,用水和城里人一樣方便了。這水口感好,又甜又綿??嗨疇I的“甜日子”,真的來了。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陳晨、宋喜群、王冰雅、耿建擴、陳元秋、蘇雁、劉已粲、高平、趙嘉偉、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盧增暉、魏婷)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25日 07版)
(編輯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