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七夕,人們便仰望銀河,尋找河兩岸的牛郎和織女,想象他們在鵲橋相會的浪漫時刻,還企圖躲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的對話。但古老的七夕節(jié),除了留下牛郎織女的故事,還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經(jīng)典詩詞,或吟詠愛情,或訴說離合,如今讀起來,依然充滿了浪漫與懷想。
宋代秦觀的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流傳至今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愛情格言。其實,這首《鵲橋仙·纖云弄巧》整篇都極美。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讀到這句就有一幅畫面呈現(xiàn)腦海。一對久別的情侶,約定七夕在河上的拱橋相會,當兩人交纏的目光落在彼此的臉上,緊緊交握的雙手舍不得分開,這美好而溫柔的時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
秋風(fēng)白露的七夕相會,本來就勝過塵世間貌合神離的愛情。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追求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秦觀這首詩,將七夕與牛郎織女故事融合在一起,不僅唯美通達,還有一絲浪漫和悲情交雜。表面上在說牛郎織女的悲歡離合,其實是在傳達堅貞愛情的誠摯?! ?/p>
再看宋代詩人范成大的《鵲橋仙·七夕》。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前一句寫七夕節(jié)的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也無心紡織,就連天上的眾仙也開始忌妒。通過對牛郎織女的心情描寫,烘托出七夕氛圍。
后一句“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想象嫦娥蹙眉的樣子,風(fēng)姨也開始興風(fēng)吹雨了。織女一年才有一次的相會,為什么會被群仙所妒?可能神仙世界也“無聊”,反而讓牛郎織女的愛情更顯難能可貴。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一年只能相逢七夕一天,而這短暫的相聚意味即將迎來長長的離別。之前的舊愁還未消散,又添了新愁回去,開啟新一輪的期待和思念,這樣的凄美或許只有親歷者才知個中滋味,也算得上歷史上最心酸的七夕詞作之一了。
《七夕》有不少同名佳作,唐代白居易的《七夕》寫出了他對牛郎織女的同情。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煙霄微月澹長空”由景入手,一彎月牙高掛夜空,透著一絲孤寂,渲染了牛郎織女即將會面的悲傷氣氛,也為整首詩定下了傷感的基調(diào)。
“銀漢秋期萬古同”除了表現(xiàn)銀河永恒的狀態(tài),暗示牛郎織女需要永久分居兩地,也進一步渲染了夫妻分離的凄涼。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懷著深深的思念,隔河相望,只能在七夕這天短暫相會。這一夜,他們有說不完的情話,道不盡的愛意,但良宵苦短,他們只能珍惜難得相聚的時光,接受漫長的別離。這是多么可悲可嘆的情境。
除了兒女情長的詞句,也有人借七夕表達難舍的友情。宋朝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的《鵲橋仙·七夕》,正是如此。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xué)癡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蘇軾有一位好友叫陳令舉,熙寧七年(1074年)的七夕,他們坐船游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地暢談。然而相聚總有分離,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舍,蘇軾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這首詞的上半闕描寫陳令舉好像仙人般“高清云渺”的風(fēng)度,不像世俗之人沉溺在情愛之中。擺擺手離去,好像羽化登仙。
下半闕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fēng)海雨。接著蘇軾評價二人友誼,能夠相逢共醉是前世有緣,當風(fēng)雨散去,友人也將遠行。
通常的送別作品多少都帶著些傷感,但蘇軾的這首送別詞,借七夕寫了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脫離了兒女情長的俗套,充斥著馳騁想象,豪氣縱橫,超凡脫俗以及卓爾不群的姿態(tài)。
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痕跡,但雋永詩詞可以。我們在七夕這天吟誦著千古絕句,體味著中國詩詞永恒的魅力,人生自有詩意。
(編輯 吳嫣然)
- 熱點
- 2022-08-05 15:49:39
- 熱點
- 2022-08-05 15:46:41
- 熱點
- 2022-08-05 15:45:22
- 熱點
- 2022-08-05 15: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