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第十輪海安寧蒗支教團隊結(jié)束三年的支教任務(wù),告別滇西高原,回到5000里外的江海之畔。就在他們離開后不久,一個個喜訊接踵而至: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一封封從全國知名高等學府發(fā)來的錄取通知書即將送達,曾經(jīng)的“教育洼地”正崛起為全國民族教育的“高原”。
寧蒗“海安班”捷報頻傳,“小涼山”喜事連連
7月20日晚上6點多,一通從海安打來的電話、一個盼望已久的好消息,讓云南省寧蒗民族中學“海安班”高三畢業(yè)生陶連虹連續(xù)多日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電話中,班主任謝友軍告訴她,已經(jīng)順利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再過一個多月,這位上海交大醫(yī)學院5+3本碩一貫兒科學方向“準新生”即將飛越重山阻礙,奔赴下一場山海?!耙郧霸趯W習上我想努力但又沒有動力,很畏懼外面的世界,但是海安老師來了以后,讓我這個鄉(xiāng)村的小女孩可以走出大山、走出寧蒗,去看更多的世界、去做更好的自己”。“火把節(jié)”熱烈的篝火中,陶連虹笑得格外燦爛。
走出大山是陶連虹一直以來的心愿。陶連虹家住寧蒗紅橋鎮(zhèn)黃臘老鄉(xiāng),地處寧蒗較為偏遠的山區(qū),一家五口就靠父親打零工、母親擺地攤維持生計。雖然經(jīng)濟并不寬裕,但深受文盲之苦的父母竭盡全力供姐妹三人讀書。“初中畢業(yè),我本來可以去麗江市區(qū)上高中,但我還是選擇了家門口的‘海安班’,因為在寧蒗,能夠考上‘海安班’就是一種榮耀?!?/span>
右一為陶連虹
作為2016年8月寧海兩地深化教育合作的“升級版”,“海安班”由寧蒗縣選拔優(yōu)秀學生,由海安遴選語、數(shù)、英、物等學科優(yōu)秀教師任教。是這群遠道而來的“海安舅舅”帶給她知識和改變命運的力量,今年高考,這個傣族女孩考出了648分的高分,她說,即將“飛”進小涼山的錄取通知書更是全家人的“希望通知書”,燃燒著生活越來越好的火苗。
2022年高考,寧蒗民族中學“海安班”共50人參加考試,17人超過600分、640分以上4人,47人達到本一線?!斑@幾天我不斷收到好消息,目前我們班級已經(jīng)有快20位同學錄取了‘雙一流大學’?!泵康酵砩狭c,班主任謝友軍都會抱起手機,在各大高校官網(wǎng)、云南省高考錄取小程序之間來回切換、不停刷新,第一時間為學生們送去“熱騰騰”的錄取信息。
最幸福的人還有海安寧蒗支教團第十批支教領(lǐng)隊、寧蒗民族中學副校長陶長江?!斑B續(xù)畢業(yè)的四屆‘海安班’200名同學中,出了三屆麗江市理科高考第一名,一本上線188名,600分以上有88名。四人考取清華北大,一半以上學生被復旦、上海交大、同濟、中國人大、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等‘雙一流’985、211名校錄取,本一達線率超過95%?!边@幾天,陶長江這條向家鄉(xiāng)人民“報喜”的朋友圈點贊無數(shù)。用微光守護微光,陶長江說這三年值了。
跨越千里用愛接力,托起“小涼山”的新希望
在“小涼山”這個曾經(jīng)貧窮落后的偏遠山區(qū),海安老師是當?shù)匕傩招闹械摹敖鹱终信啤?。源于一個“木材換人才”的美麗約定,1988年至今,218名海安老師分10批290人次赴云南省寧蒗縣接力支援當?shù)亟逃聵I(yè),累計為寧蒗培養(yǎng)初、高中畢業(yè)生2 萬多名,輸送中專、大學生1萬多名?!霸趯W習上,我們是學生的幫手,在生活中,我們是孩子的舅舅。我們絕不允許他們因為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這三年我們多方籌集愛心資金22萬左右,通過獎助,幫扶了300多名學生?!碧臻L江說,正是海安老師的教學和關(guān)愛,讓越來越多的山里娃兒通過高考這條途徑走出大山?!?/span>
“以前是讓當?shù)氐暮⒆佑袑W上,現(xiàn)在是要上好學,接受高品質(zhì)的教育。除了辦好海安班,我們還通過‘傳幫帶’把海安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到寧蒗,培養(yǎng)一批帶不走的‘海安老師’?!边@件事,包括陶長江在內(nèi)的所有海安老師堅持了34年,這個集體也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集體”“江蘇時代楷?!薄叭珖撠毠韵冗M集體”等榮譽稱號。
第十批海安寧蒗支教團“海安班”六位老師
走進小涼山,出于心系;離開瀘沽湖,方知羈絆。34年間,無數(shù)次前行與堅守,愛與責任鄭重傳遞,支教結(jié)束回家了,心卻留在讓他們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xiāng)“。這樣的“糾結(jié)”,幾乎每位海安支教老師都經(jīng)歷過。這幾天,謝友軍不斷接到當?shù)貙W生、家長的挽留電話?!坝袝r候一個孩子就能改變他們家?guī)状耍绻袡C會,我非常愿意再去發(fā)一點光、發(fā)一點熱。”他說,他愿跨越山海,為“寧”而來,用一束微光點亮少年走出大山的路。
小涼山腹地,一株株索瑪花堅韌地生長在山崖陡峭處,每到夏秋,競相怒放。這場跨越時空的教育幫扶猶如滇西高原上生長的索瑪花,靜候時間的風土滋潤,在期待中綻放絢麗。
34年不變的承諾、34年無悔的接力。一個是長江上游的山中小城,一個是江水入海流經(jīng)的東部城市,浩蕩江水一路東流?!熬¢L江頭,我住長江尾,同飲一江水,我們心連心”,正如三年前陶長江在開學第一課說的第一句話,這個9月,又有新一批海安老師還將踏上這片土地,從黃海之濱到彩云之南,傳承34年的“山海之約”。(記者 錢姍珊)(編輯 范文靜)
- 熱點
- 2022-07-25 19:48:08
- 熱點
- 2022-07-25 19:47:40
- 熱點
- 2022-07-25 19:47:01
- 熱點
- 2022-07-25 19: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