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祥肇為氣象設備除冰。(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fā)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wǎng)長白山6月21日電(郭佳 張曉霞)氣象人上山下山,一點點踩出一條通向天池的路。23年前,29歲的矯祥肇像他的前輩一樣背著行李和干糧爬上長白山,如今,他成了長白山天池氣象站最年長的氣象觀測員。
長白山天池氣象站成立于1958年,是中國一類艱苦氣象站。山頂年均氣溫零下7.3℃,8級以上大風日年均280多天,積雪日年均250多天,強雷暴日年均56天。
長白山天池氣象站屬于季節(jié)站,每年6月到9月需要有人駐守,其余時間每周上崗巡檢即可。由于條件艱苦,多年來到這里值班的人都從全國抽調(diào),只有矯祥肇是“鐵打的營盤”。
長白山天池美景。(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最近十多年里,長白山天池氣象站變化最大。2010年以后,人工觀測設備逐漸被自動化觀測替代;2012年有了氣象數(shù)據(jù)內(nèi)部專用傳輸網(wǎng)絡;2018年真正進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不過,仍有部分觀測項目需要人工完成。矯祥肇帶領年輕人堅守在這,檢修電路、更換風向標、記錄氣象數(shù)據(jù),每天5次氣象觀測、5次發(fā)報是“必修課”。
長白山脈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天氣瞬息萬變,雷暴、大風、暴雨、暴雪是“家常便飯”。強風天氣人是站不穩(wěn)的,他們在腰間拴條繩子,記錄完數(shù)據(jù)就示意同事趕緊拽回去,免得被風吹走。
每到9月份,長白山頂峰常有雪凇,雪凇會把觀測設備完全凍結(jié)。每當這時,矯祥肇都會爬上三四米高的觀測塔除冰。40多分鐘下來,無論穿多厚的衣服,總能被寒風浸透。
長白山天池氣象站。(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長白山上最令人生畏的當屬雷暴。當察覺到要發(fā)生雷暴時,必須第一時間拉閘斷電,在戶外觀測或者檢修設備的人必須立即回到室內(nèi)。高山之上,雷聲之大攝人心魄,閃電更是會把觀測塔打得通紅。
為了保障氣象觀測員的安全,長白山氣象局對長白山天池氣象站進行了升級改造,用鐵板將氣象站“密封”起來,并與大地連接,這便是第四代氣象站了。
新氣象站既安全又防風,設計上別具匠心,呈“山”字外形,經(jīng)年日久鐵板生銹,變成了“紅房子”。矯祥肇喜歡的不得了。
在長白山天池氣象站,除了要應對各種外在的危險,還要想盡辦法找點事情做,打發(fā)掉百無聊賴的時光。尤其在2012年以前,那時沒有網(wǎng)絡,矯祥肇愛上了攝影,山頂?shù)囊皇痪岸急凰涗浟讼聛怼?/p>
長白山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氣象站觀測業(yè)務進一步擴展。2016年,矯祥肇升任長白山天池氣象站站長,他帶領大家探索開展了云海、天池融冰、高山花卉等景觀觀測和實況播報,開展了天池融冰期預測服務。
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談及為什么堅守時,矯祥肇坦言,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以外,壯美的長白山也有一種非凡的魔力吸引著他。長白山天池的日出日落看了又看,卻總是看不夠。
矯祥肇鄭重地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倒很希望自己晚一點退休。他說,自己在這兒最有經(jīng)驗,做什么都得心應手,還是能發(fā)光發(fā)熱的。(完)
(編輯 蘇湘洋)
- 熱點
- 2022-06-22 16:50:54
- 熱點
- 2022-06-22 16:49:52
- 熱點
- 2022-06-22 16:48:54
- 熱點
- 2022-06-22 16: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