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乃是“國之大者”,關乎國計民生、江山社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耕地面積作出重要批示,暖人心、貼民意、知民情,念茲在茲、矢志不渝。各地各部門要抓好貫徹落實,以惜“食”、護“食”、強“食”三舉措強力端牢端穩(wěn)“中國飯碗”。
惜“食”強化三“惜”。珍惜每一粒糧食,來不得半點的浪費。要倡導“小盤時尚”,機關食堂要帶好頭,提倡“小碟小碗小份量”,讓“小”的行動換取“大”的落實,讓不浪費成為用餐行動自覺。要唱響“光盤行動”,時刻牢記“粒粒皆辛苦”,對“小浪費”不能感受不到、無法解決,要讓不浪費成為新時代的新風尚。要不惜一切代價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守牢紅線就是守牢飯碗。要切實在全國各地開展好違法違規(guī)用地專項行動,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放過了任何一個破壞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地方,就是對不起億萬勞動人民,更對不起子孫后代。要不辭辛勞種好手上的“一畝三分田”,無論種的是什么,種了、種好了,總會有收成的,而且是收獲滿滿。
護“食”落腳三“護”。首要護民,用更多更好“糧”策讓億萬農(nóng)民放心,因為只要他們在,“中國飯碗”才能端的更牢更穩(wěn)。要全心全意保護種糧戶的核心利益,用真金白銀用心用力用情扶持,盡最大可能幫助實現(xiàn)最小成本換取最大利益,因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最辛苦的人、最可敬的人。要勇于當種糧者的“保護傘”,誰欺負了他們,誰就得罪了14億中國人,寧可一毀所有傷害種糧者的人,也不要寒了種糧者的心。要牢固種糧“防護墻”,盡快讓“農(nóng)村大有可為”最理想化實現(xiàn),盡最大可能減少退田戶、外出打工戶,不能讓農(nóng)村只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不便遠行者的“天堂”。要織密愛糧“防護網(wǎng)”,種糧本身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艱辛,卻有人在“青兒未果”之時割苗做輔料飼料,這就是最大不珍惜勞動成果的體現(xiàn),也撕裂了愛糧“防護網(wǎng)”一口子,對此類現(xiàn)象,要早發(fā)現(xiàn)、早懲處、嚴懲處,豎立“警示牌”,絕不放過一個漏網(wǎng)之魚,最大力度保障粒粒歸倉。
強“食”關鍵三“強”。首要強“種”,種子是“芯片”。要實現(xiàn)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就要狠抓種子質量提升,在種源上多下功夫,凝聚力量打造中國種子“芯片”,盡最大努力提高“畝產(chǎn)值”“畝均值”。要強化科技支持,給強“食”插上翅膀,不斷實現(xiàn)種糧的機械化、科技化、最優(yōu)化,減少對手工種植、手工管理、手工收割的依賴,讓農(nóng)忙人“不忙”,讓糧食也“智能”,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大幅減少糧食損耗。要強化過程管理。過程決定結果,細節(jié)決定成敗。要科學抓實抓好“曬種-選種-整秧版-播種-插秧-緩苗-水稻插秧后管理-施肥-病蟲害治理-放水-收割-晾曬-入庫儲藏”全過程管理,不得絲毫松懈,以好的管理實現(xiàn)好的收成。(劉兆龍)
(編輯 蘇湘洋)
- 熱點
- 2022-06-20 18:07:46
- 熱點
- 2022-06-20 18:06:10
- 熱點
- 2022-06-20 18:02:45
- 熱點
- 2022-06-20 17: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