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4月26日,江蘇召開全省疫情期間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視頻調度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期,針對省內外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各級民政部門重點保障低保、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受疫情影響群眾面臨的突發(fā)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切實發(fā)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截至4月25日,江蘇因疫開展臨時救助6.57萬人次,其中本地居民6.49萬人次,外地人員799人。
暖心接力:“現金+物資+服務”
“你好,這里是太倉市民政局,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我的藥快吃完了,兒子媳婦暫時來不了……”家住太倉市沙溪鎮(zhèn)泰西村的毛阿姨今年93歲,因病長期臥床,太倉居家樂善家的話務員負責對接老人居家生活保障,“每日關懷電話”20多天來沒有間斷。話務員得知老人情況后,立即安排在高新區(qū)和沙溪鎮(zhèn)的工作人員通過接力傳遞的方式,第一時間把藥送到老人手中。
本輪疫情發(fā)生以來,太倉市民政局迅速成立“太暖心”專班專線,接聽群眾來電。4月初至今,“太暖心”專班專線已撥打、接聽群眾電話17700多次,協調解決群眾生活物資、心理疏導、臨時救助等方面問題,累計為130多名老人上門送菜、送藥、送防疫物資,確保高齡困難老人正常生活不受影響。
連日來,江蘇各地都在對封控區(qū)和管控區(qū)內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動態(tài)情況摸排。從統計數據看,受疫情影響特殊困難群體主要分布在徐州、鹽城、宿遷、無錫、蘇州、鎮(zhèn)江、南通和南京。截至4月25日,各地共摸排管控區(qū)(含封控區(qū))內低保對象7116戶12169人,分散供養(yǎng)特困對象1738人。
截至目前,江蘇已發(fā)放臨時救助金707.65萬元,發(fā)放救助物資折款1098.63萬元。各地民政部門提供“現金+物資+服務”的救助方式,向困難群眾發(fā)放臨時生活補貼、糧米油蔬基本生活物資、防疫防護用品“愛心包”,引導慈善組織定向捐贈。特別是對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民政部門落實委托照料服務和定期探訪制度,確?!捌饺沼腥苏諔⑸∮腥丝醋o”。
有難必幫:因疫情滯留可獲臨時庇護
據悉,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對南京、徐州、常州、蘇州、連云港、宿遷所轄部分縣(市、區(qū))緊急下達臨時救助省級補助資金391萬元。各地對因感染患病、居家隔離、停產停業(yè)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人員及其家庭,已開展先行救助;對被迫滯留本轄區(qū)且無法取得家人支持,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非本地戶籍人員,由滯留地所在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確保做到凡困必救、有難必幫。
由于疫情封閉管理,一些人員滯留蘇州昆山市花橋經濟開發(fā)區(qū)。為此,當地專門成立滯留人員救助小組,按照情況分別給予臨時庇護、物資幫扶、集中隔離、后期跟蹤等救助,目前已救助幫扶20多人。
日前,花橋經濟開發(fā)區(qū)民政辦接到派出所電話,有一名女子帶著兩個孩子滯留在街面。當地民警已安排他們入住賓館,但生活物資缺乏,需要幫助。民政辦工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協調多家社會組織多次送去換洗衣物、嬰兒尿不濕以及雞蛋、水果等食物,并幫其對接原居住地。由于其原居住地在上海某鎮(zhèn),疫情比較嚴重,路面交通受阻,無法送其回家?;蚪洕_發(fā)區(qū)民政辦特地安排社會組織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每天安排人員上門核酸采樣。
寶應縣社會救助站站長季剛銀介紹,半個月前,縣救助站在例行街面巡查時發(fā)現一名外省籍人員,因疫情滯留回不去。救助站及時對其進行幫助,并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4月22日,根據本人意愿和疫情防控政策,救助站已幫助他順利返鄉(xiāng)。據悉,該站近期已救助因疫情滯留的受困群眾十多人,為暫時不能返鄉(xiāng)的群眾提供食宿保障。
適度提標:發(fā)揮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響水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摸排外來人員183人,縣財政每月安排4.5萬元,將其中符合低保、特困供養(yǎng)、殘疾人“兩補”的65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
泗洪縣充分發(fā)揮臨時救助備用金作用,先行下撥鄉(xiāng)鎮(zhèn)小額臨時救助資金,排查中發(fā)現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利用備用金開展“先行救助”。3月份以來,該縣已救助856戶2266人,發(fā)放臨時救助金119萬元。
連日來的排查發(fā)現,民政部門保障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多為老弱病殘幼人員,自身抵抗能力弱,自我防護意識差,屬于易感染的脆弱人群,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中高風險地區(qū)行動受限,困難群眾日常生活和出行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因部分行業(yè),尤其是服務業(yè)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少數群體收入暫時性下降,返貧風險增加,需要及時跟蹤幫扶。
為此,無錫、徐州、常州、連云港、鹽城、泰州等設區(qū)市及部分縣(市、區(qū))對城鄉(xiāng)低保對象、特困供養(yǎng)人員、孤兒和困難殘疾人增發(fā)臨時生活補助,合計已發(fā)放資金5383.51萬元,惠及各類困難群眾31.47萬人(次)。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各地民政部門均已優(yōu)化簡化社會救助審核確認程序,有條件的地區(qū)已實行線上申請救助。民政部門還延長已保障對象定期核查時限,必要時暫緩退出低保。
民政部門表示,后續(xù)的跟蹤幫扶不會間斷,將繼續(xù)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生產、就業(yè)的人員或家庭的摸排力度,查看基本生活是否存在困難,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救助。及時足額向困難群眾發(fā)放低保金、特困供養(yǎng)救助金。各地持續(xù)關注物價變動,按規(guī)定適時向困難群眾發(fā)放價格臨時補貼。
據悉,2022年7月起,江蘇各地將按照上年度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40%,適度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照不低于低保標準的1.3倍調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唐悅
- 熱點
- 2022-04-27 09:25:44
- 熱點
- 2022-04-27 09:20:53
- 熱點
- 2022-04-27 09:19:12
- 熱點
- 2022-04-27 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