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黨。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堅定廣大團員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激昂青春力量,在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指導下,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與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策劃推出強國“890”影音館特別版——“高舉團旗跟黨走 青春之歌百年紅”大型融媒體采訪行動。記者兵分多路,以百年來不同歷史時期“大事記”為基底,深度挖掘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拼搏奮斗、強國有我的精神內(nèi)核?!案吲e團旗跟黨走 青春之歌百年紅”系列報道旨在不忘初心、著眼當下、展望未來,講好“青春版”中國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二〇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逅摹幕鹁妫瑔酒鹆嗣褡宓挠X醒……”親愛的朋友們,當你情不自禁地隨著熟悉的旋律開始哼唱這首歌的時候,眼前是否閃過這樣的畫面:陽光射進教室,灑在攤開的課本上;講臺前孜孜不倦的老師,下課后撒歡奔跑的少年……在這首《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的歌聲里,承載著我們最閃亮的青少年時代。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我們佩戴的團員徽章背后,一張百年前的青春面孔緩緩浮現(xiàn):他叫張?zhí)祝侵袊伯a(chǎn)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卓越領導人……
2022年3月,江南,草長鶯飛。江蘇省常州市清涼路子和里3號張?zhí)坠示樱瑑蛇M三開間的小屋被修葺得窗明幾凈,參觀者絡繹不絕。這里豎著一座張?zhí)椎陌肷硐?,身后寫著幾個紅色的大字:謀將來永遠幸福。
百年青春,在這里交匯。
一封《家書》:謀將來永遠幸福
“‘謀將來永遠幸?!俏彝夤都視防锏脑??!?5歲的張?zhí)淄鈱O女張子娟悠悠地向交匯點新聞記者介紹。外祖父張?zhí)谞奚鼤r只有29歲,母親張西屏也僅僅7歲,大家記住的永遠都是外祖父年輕的模樣:
那個戴著金絲眼鏡,學貫中西的學者;
那個積極投身革命運動,發(fā)動廣州起義,誓要“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革命者;
那個在共產(chǎn)國際慷慨陳詞,第一次發(fā)出中國聲音,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啟蒙者!
從小跟著外祖母陸靜華長大,張子娟隨了外祖父張?zhí)椎男?。外祖母告訴張子娟,張?zhí)椎母赣H早逝,家境貧寒,但張?zhí)讓W業(yè)極好,從小就愛讀書,數(shù)學、外語和體育都很好,1915年18歲時考入北京大學,后來轉入天津北洋大學(現(xiàn)天津大學)法科學習。原本他也想學而優(yōu)則仕,以后謀一個文官。但是在大學期間,張?zhí)组_始參加愛國運動,思想發(fā)生了轉變,也因此為自己改名張?zhí)祝毫⒅净鳌绑@雷”,沖散陰霾,改造舊社會。
1920年10月,22歲的張?zhí)拙图尤肓死畲筢摪l(fā)起成立的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從此踏上了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革命道路。
參加革命后,張?zhí)缀苌倩丶遥依锶艘膊恢浪谕饷鎻氖率裁绰殬I(yè)。只是有時會突然在晚上回到家中,住上幾天,又從屋后的小河邊乘船悄然離去——這條小河與京杭大運河相通。
在北洋大學求學時期的張?zhí)?/p>
奔赴大義依然情深意重。張?zhí)淄渡砀锩螅m然終年在外奔忙,但他非常惦記家人,只要有空就給家里寫信,詢問妻兒老母的情況,安排家中的生活。外祖母對兒孫輩念叨最多的就是那封《家書》。那是1921年初,張?zhí)追钪袊伯a(chǎn)黨早期組織之命,奔赴遠在蘇俄伊爾庫茨克的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臨行前,面對疾病纏身的母親、新婚兩年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張?zhí)讓懴铝诉@封致力于“謀將來永遠幸?!钡摹都視贰?/p>
張?zhí)缀推拮雨戩o華的合影
信中他對妻子說,“富貴是一種害人的東西。做了官,發(fā)了財,難保我的道德不壞。”倘若真是如此,“非特我的身體、道德要壞,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處?!彼麤Q計不走這條“做官發(fā)財”的壞路。在他看來,“做官發(fā)財絕不是福氣”“真正的福氣是心廣體胖”,是心中無所憂慮,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生計獨立。為此,“立志要到外國去求一點高深學問,謀自己獨立的生活?!薄皩W問”的目的是“將來可以享真正幸福”,妻子也“享真正幸?!?,母親也“享真正幸?!?。并表示,“我們現(xiàn)在離開是暫時的,是要想謀將來永遠幸?!?,用“一點暫時離別的苦”去換取真正的幸福,張?zhí)资恰扒樵傅摹?,也是“快樂的”?/p>
“外公所謂去外國求‘高深學問’,是指去蘇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十月革命的成功經(jīng)驗。但是為了安全保密,他只能隱晦地表示。”張子娟說。
從歷史文獻和外祖母的敘述中,張子娟了解到,張?zhí)状诵谐删土酥袊伯a(chǎn)黨歷史上的兩個 “第一”:中國共產(chǎn)主義小組第一次派出代表,參加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的工作;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他代表中共起草大會書面報告,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向共產(chǎn)國際作報告介紹中國國內(nèi)全面情況。
張?zhí)祝ê笈抛?)和瞿秋白(后排左4)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張子娟告訴記者,自己退休之后整理了很多外祖父的相關史料,還幫忙修訂了張?zhí)啄曜V等。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作為早期的共產(chǎn)主義者,張?zhí)资侵袊伯a(chǎn)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卓越領導人。
1920年11月中旬,還在北洋大學讀書的張?zhí)追罾畲筢撝甘?,組織創(chuàng)立了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該團章明確規(guī)定團的宗旨在于“研究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被譽為“比較徹底的中國青年組織的楷?!?。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在各地建立發(fā)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也成為了當時黨的議題之一。此時,張?zhí)讖哪箍茙Щ亓饲嗄旯伯a(chǎn)國際關于建立中國青年團組織的指示,中共中央局隨即決定由張?zhí)椎热酥鞒终浇⑶嗄陥F的工作。
1922年5月,張?zhí)自趶V州主持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以來第一個團綱和團章。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xiàn)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tǒng)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油畫: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1925年1月,張?zhí)自谏虾V鞒终匍_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選舉張?zhí)诪閳F中央書記。
“我從小就知道外公參與了共青團的創(chuàng)建,我自己就很要求進步。初二吧,我還沒到15周歲呢,就在學校同年級的同學里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團,我覺得做一個光榮的共青團員,非常自豪!”張子娟說。參加工作后,張子娟也一直在單位里從事團委的工作,延續(xù)著外祖父的事業(yè),就連退休后她還帶著退休老干部去安徽金寨捐贈了一所希望小學,“我覺得這些都是外公愿意看到我們?nèi)プ龅氖虑椤!闭f到這些的時候,張老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兩代烈士”:29歲與17歲的青春
1927年,張?zhí)妆慌赏鶑V東工作。一到廣東,他立即研究制定廣東全省的暴動計劃,并發(fā)起組建了廣州起義指揮機構——革命軍事委員會,擔任委員長。正當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時,起義消息泄露。張?zhí)桩敊C立斷,廣州起義的槍聲于1927年12月11日凌晨提前打響。12月12日,敵軍攻占了起義軍的重要陣地,并分兵直撲起義軍總指揮部。張?zhí)琢⒓闯塑囑s赴前線指揮戰(zhàn)斗。車在行駛中遭到敵人伏擊,張?zhí)咨碇腥龔?,倒在插著紅旗的敞篷汽車中,壯烈犧牲。他用自己短短29年的生命歷程踐行了“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錚錚誓言。
張?zhí)谞奚鼤r,他的三個兒女分別只有7歲、5歲和4歲。革命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堅定信念也深深地影響和激勵了他的家人,他們擦干眼淚,在張?zhí)拙竦母姓傧仑撝厍靶?。“我的外祖母擔負起全家的擔子,伺候老人,帶?個孩子,是盡孝;我的姨媽、舅舅陸續(xù)走上革命道路,是盡忠?!睆堊泳赀@樣深情地說。
張?zhí)鬃优?,左至右:張一陽(烈士)、張西屏、張西?/p>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8年,張?zhí)啄陜H16歲的二女兒張西蕾懷揣著那封家書,孤身一人穿越淪陷區(qū),歷經(jīng)周折找到中共地下黨組織,后來正式參軍投身革命,周恩來對她的寄語“繼承父親遺志、做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成為她一生的座右銘。后來張西蕾的兒子馮海龍也在1971年參軍,續(xù)寫了一家三代從軍的榮光。
1939年,張?zhí)?5歲的兒子張一陽,瞞著母親加入新四軍,去追尋父親和二姐的身影。1941年皖南事變中,張一陽不幸被捕,在上饒集中營患上“回歸熱”,敵人一手拿著特效藥,一手舉著自首書讓他簽字,高燒不退、米水未進的張一陽寧死不屈。犧牲時,張一陽還不滿18歲。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陸靜華被邀請去開國大典觀禮時,才得知自己的小兒子早已英勇就義。
張家“一門兩代烈士”的悲壯,也正是那個特定年代里,革命先驅們?yōu)榱司韧鰣D存,前仆后繼、死而后已的歷史縮影。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張子娟告訴記者,2021年6月17日,張家的后人分別從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和上饒集中營舊址各捧回一抔土,在家鄉(xiāng)常州為張?zhí)缀蛷堃魂栘Q起了衣冠冢。時隔80年后,父子兩人終入土為安,魂歸故里。
“三杰”精神:傳承百年紅色基因
天降大任,青年有為。在上世紀20年代的時代大潮中,無數(shù)青年人胸懷理想,拋灑熱血,在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勛。
36歲犧牲的惲代英說:“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p>
30歲犧牲的鄧恩銘說:“讀書濟世聞雞舞,革命決心放膽嘗。”
29歲犧牲的張?zhí)渍f:“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p>
29歲犧牲的陳延年說:“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p>
這,就是百年前用生命改變中國的青春宣言!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就像安徽合肥的延喬路上常年鮮花不斷,在江蘇常州張?zhí)准o念館里,來參觀學習的年輕人也很多。據(jù)了解,“常州三杰”紀念館2020年落成后(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zhí)?、惲代英都是江蘇常州共產(chǎn)黨員,故被稱為“常州三杰”),2021年三個紀念館的客流量便達64萬人次,其中張?zhí)准o念館的25萬人次客流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了多數(shù)。
賡續(xù)百年初心,傳承紅色基因。“常州三杰”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肌理。以瞿秋白命名的“秋白書苑”遍布常州,成為精神文化地標;“秋白讀書節(jié)”以“閱讀紅色經(jīng)典,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品牌已深入人心……在常州,很多學校設立了“張?zhí)字嘘牎薄叭苤嘘牎?。懷德苑小學是張?zhí)椎哪感?,學校的“太雷中隊”以英烈為榜樣,孩子們親手策劃、設計、布置了相關主題展覽,并擔任講解員;常州市龍錦小學“張?zhí)字嘘牎钡暮⒆觽儯x太雷《家書》,學習太雷故事,還創(chuàng)排了太雷情景劇,去幼兒園、社區(qū)表演。精神的傳承是看得到的,輔導員戴飛英老師介紹,孩子們通過學習太雷精神,從小就變得不怕吃苦,勇于奉獻。比如有一個小朋友演過小太雷后,學習非??炭啵綍r同學有困難,他也積極主動地去幫他們,“仿佛真的是把自己當成了‘小張?zhí)住薄?/p>
常州市龍錦小學“張?zhí)字嘘牎钡暮⒆觽儎?chuàng)排《小時候的太雷》情景劇
“黨的革命精神是新時代接續(xù)前行的強大動力,革命先輩英勇奮斗的光輝歷史是新時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材料,紅色文化是構筑新時代文化陣地建設的精神資源?!背V荽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近現(xiàn)代史與紅色文化研究院院長朱成山對交匯點新聞記者說?!俺V萑堋笔俏尹h、我團、我軍早期重要領導人,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人學習和傳承。常州大學的“紅燕銜泥”行動、“紅色五月”“紅色蜜蜂”活動等持續(xù)多年。2017年12月20日,常州大學近現(xiàn)代史與紅色文化研究院和張?zhí)准o念館簽署了共建數(shù)據(jù)庫的合作協(xié)議,在4年多的時間里,該校的大學生們對全國800多座革命場館、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了數(shù)據(jù)采集與儲存,初步建立了具備高校教育與科學研究功能的紅色文化資源大數(shù)據(jù),使之成為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研究的重要載體,為新時代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張?zhí)准o念館25歲的工作人員查佳雯,從小聽著“常州三杰”的故事長大,來紀念館工作后,她有機會更全面地了解張?zhí)祝瑯拥?,百年前的那個年輕人也對她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青春就是要奮斗!在自己有限的大好年華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自己想追的夢,讓青春在奮斗中煥發(fā)出更加絢麗的時代之光!”她說。
記者感言
當29歲的張?zhí)壮闪恕皬垹敔敗薄?/strong>
“Zhang太lei ye ye,xin ku le!xie xie nin!”在張?zhí)准o念館的留言墻上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心形貼紙,一個名叫董辰珂的小朋友用漢語拼音認認真真寫下了這則留言。與之并列的還有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寫著,“張?zhí)谞敔?,謝謝您,讓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真美好?!?/p>
百年過去,29歲的張?zhí)自缫殉闪宋覀兊摹皬垹敔敗薄?/p>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苯裉斓奈覀儚奈丛涍^張爺爺。留言墻上,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大學生,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謝這些為國家為民族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斑@盛世中國如您所愿!”“以紅心點亮未來,吾輩當自強!”“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謀將來永遠幸福。”
這,就是百年后的青年人,2022對1922的回答!
策劃:任松筠 田梅 杜雪艷
采寫:劉海琴
視頻:韓軍
編輯:王瑤
片頭:劉暢方達 朱丹清
檢校:曾力瑩 韓濤
- 熱點
- 2022-03-24 19:08:04
- 熱點
- 2022-03-24 19:07:11
- 熱點
- 2022-03-24 19:06:34
- 熱點
- 2022-03-24 18: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