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業(yè)績好不好,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這一提醒,振聾發(fā)聵、令人深思。
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強系統(tǒng)思維,能很好地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妥善處理工作、解決問題。但也不可否認,現實中有些黨員干部政績觀還不夠端正、做事情眼光不夠長遠,導致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比如,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時不加區(qū)分,盲目大干快上,“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結果項目上馬了,環(huán)境卻被污染了;有的地方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會有意無意在環(huán)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放水”,從而削減了污染治理、安全監(jiān)督等工作成效;有的地方對污染治理“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式簡單粗暴行為,結果對經濟、民生造成負面影響。這類做法顧此失彼,雖然能解決一個問題,但有可能是以留下更多遺憾為代價,導致“舊疾”才去、“新癥”又來,甚至就連看似已解決的問題,也會埋下“隱形炸彈”。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一文中談到,“修了一道堤,人行車通問題解決了,但水的回流沒有了,生態(tài)平衡破壞了;大量使用地熱水,療疾洗浴問題解決了,群眾很高興,但地面建筑下沉了,帶來了更為棘手的后果;這類傻事千萬干不得!”重溫這段話,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得到啟發(fā)。
要避免“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解決問題時須自覺強化關聯(lián)性和耦合性,善用系統(tǒng)思維分析。社會各方面關聯(lián)度越來越高,各項工作、各類要素往往相互交織,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要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多重目標的動態(tài)均衡,尤為考驗大局意識、系統(tǒng)思維、統(tǒng)籌能力。具體工作中要防止蠻干胡干、顧此失彼,以免造成適得其反、事與愿違的后果。我們既要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也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增速,而放松對環(huán)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的要求,要善于“十個指頭彈鋼琴”,不斷提高統(tǒng)籌能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之所以“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不只是因為領導干部預見性不夠、前瞻性不足,更多還是政績觀出現了偏差,只滿足于眼前問題的解決,而無視長遠的結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黨員干部只有牢固樹立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確政績觀,既踏實做好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避免留下遺憾,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 熱點
- 2022-03-05 16:41:34
- 熱點
- 2022-03-05 16:39:53
- 熱點
- 2022-03-05 16:39:10
- 熱點
- 2022-03-05 15: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