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激戰(zhàn)正酣。賽場內(nèi),武大靖帶領(lǐng)短道速滑隊在混合團體接力中勇奪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首金、17歲的蘇翊鳴“翊鳴驚人”摘得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銀牌……冰天雪地中,他們勇往直前,發(fā)熱發(fā)光。
賽場外,數(shù)萬名冬奧場館及相關(guān)設(shè)施的建設(shè)者、服務人員“助力冬奧”的故事也格外振奮人心。他們以勞動者的雙手托起了奧林匹克的輝煌與奇跡。賽道不同,使命相同。不同的“賽場”,這些青年都很拼!
跳臺科研創(chuàng)新,我們都很拼
“玉汝于成,踏雪尋龍!谷愛凌就是今天首鋼大跳臺的玉蛟龍!”2月8日,在本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項目比賽結(jié)束后,央視解說員這樣評論谷愛凌的歷史一躍。耀眼表現(xiàn)的背后,離不開冬奧運動員們?nèi)粘S柧毣氐南冗M配套設(shè)施。
走進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迎接BIGAIR單板滑雪大跳臺建設(shè)者李一鳴和于全的,是一陣寒風,這風吹得他們“毫無招架之力”。作為基地的建設(shè)者之一,為更好地助力運動健兒訓練,來自中鐵十六局的他們曾在這個山頭忍受了547個日夜的寒風。由于施工協(xié)調(diào)等問題,他們曾連續(xù)在半山坡站立近30個小時?!叭缃?,運動員已經(jīng)在我們黑科技的助力下,創(chuàng)造了歷史。再回憶起大跳臺施工時下一秒就要累趴的那種感覺,我真覺得值了!”李一鳴說。
BIGAIR單板滑雪大跳臺,有世界上第一個夏天能跳的單板大跳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夏季使用的空中技巧跳臺、世界上第一個兩項比賽賽道可轉(zhuǎn)換使用的跳臺(單板滑雪大跳臺和空中技巧兩項比賽項目)這“3個世界第一”。有了它,我國結(jié)束了國家跳臺滑雪項目運動員長期遠赴國外訓練的歷史,其配套的風洞實驗室對幫助運動員提升競技成績更是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跳臺訓練速度快,時間只有短短幾秒鐘,風洞可以在運動員做滑行、起跳、飛躍動作時,讓運動員練習時間延長到10分鐘以上,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率。
“運動員去國外做滑行、起跳、飛躍等動作的訓練時,100米的跳臺,大家只能排隊20分鐘訓練一輪,真正跳的時間也僅有10多秒。現(xiàn)在運動員們的訓練時間從十幾秒變?yōu)槭畮追昼?,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率?!庇谌f。
打造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線,我們都很拼
將鏡頭從冬奧賽場轉(zhuǎn)到位于清華大學旁邊學院南路下方15米處的清華園隧道,作為“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線”京張高鐵進入城市核心區(qū)的“最后1公里”,它的建設(shè)也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比拼。京張高鐵全線通車運營后,張家口進入北京一小時生活圈。現(xiàn)在,北京市民周末想來張家口滑雪,只需要“追一部劇”的時間就到了。
“作為京張高鐵全線唯一一條采用盾構(gòu)法施工的隧道,為安全穿越諸多風險源,隧道在設(shè)計、施工、管理方面突出智能建造?!彼^盾構(gòu)法施工,來自中鐵建十四局的青年建設(shè)者祖昕介紹說,“就是使用大型的前端帶刃的盾構(gòu)機,前邊挖土,后面出土,邊挖掘,邊加固。是地鐵施工的先進方法?!?/p>
“我們在施工過程中用的‘天佑號’盾構(gòu)機的正常推進速度是0.002千米每小時,清華園隧道的設(shè)計時速是120千米每小時,兩者相差了6萬倍。在這種速度差下施工,我們2200多名同事,奮戰(zhàn)了1096個日夜,終于挖出穿越北京二環(huán)至五環(huán)的6020米。”祖昕說,對于京張高鐵這條“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線”來說,這種速度差,更是“中國速度”的一種展現(xiàn)。
“我的家鄉(xiāng)就在張家口,京張高鐵這條鐵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標簽。它是中國鐵路開始的地方、是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線、是連接京津冀的‘經(jīng)濟動脈’?!笨蓪ψ骊慷?,它更是一條通往家鄉(xiāng)的“路”,他以能參建這樣一條通往家鄉(xiāng)、體現(xiàn)“中國速度”的鐵路而自豪!
為每位旅客傳遞溫暖,我們都很拼
從北京市西北六環(huán)沿著興延高速出發(fā),40分鐘便可抵達延慶賽區(qū),兩小時便可抵達張家口賽區(qū)。田小芳是興延高速上的一名收費員:“給您票,祝您一路平安?!边@樣的話,她每天要說上百次。收費員是一個平凡的崗位,在不到3平方米的崗亭里,她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面對的是成百上千輛過路的汽車。
如何幫助行動不便的乘客、如何為外國友人提供高效的問詢服務、如何減少與乘客的“距離感”等,他們接受了兩個多月的培訓。興延高速一線收費員目前均能熟練流利地運用日常英語和手語進行溝通交流,“現(xiàn)在,大家都開玩笑說我是‘英語說得最好的收費員’?!碧镄》夹χf。
春節(jié)期間,喜慶的鞭炮聲不絕于耳,當每家每戶圍坐一起吃團圓飯的時候,他們還坐在收費亭里,看著車輛有序通過,作為“冬奧保障后備軍”的一員,為旅客們傳遞著溫暖。
何為中國力量?不僅有青年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爭金奪銀,也有幕后青年場館建設(shè)者的只爭朝夕、青年服務人員的無私奉獻。今天的“雙奧之城”,處處能感受到中國青年奮斗的向上力量。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賽場!
記者:牟昊琨
策劃:楊月
通訊員:許家安 姜偉 王登學 劉海龍 郭河
制圖:牟昊琨 王涵(實習)
- 熱點
- 2022-02-15 19:35:31
- 熱點
- 2022-02-15 19:32:54
- 熱點
- 2022-02-15 19:30:25
- 熱點
- 2022-02-15 19: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