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前進的邏輯,是在回望過往中汲取走向未來的力量,而對和平的堅守,總能夠給人們以無限的希望。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天,長空鳴笛,山河嗚咽,城市上空回響著響徹云霄的警示之聲,那是提醒著人們,南京之痛是國家之殤、人類之難。再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墻體上“遇難者300000”的字體,即便已經(jīng)過去84年,仍然有著刺痛心扉的切膚之感。那不是抽象的數(shù)字,是鮮活的生命、哭泣的冤魂。走過時光隧道的我們,再去回首對這段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慘痛的一頁,怎敢有一絲一毫的遺忘?
身處美好年代,風雨如晦早已成為歷史煙云,有青年會問:“對于我們來說,比起不斷回望歷史,是不是更應該把時間留給‘向前看’?”事實上,已經(jīng)有同齡人用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國際人士無法到南京親臨公祭儀式現(xiàn)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際和平宣傳部工作人員趙美娜就和小伙伴們一起為“云上”燭光祭活動發(fā)力,讓世界各地的網(wǎng)友能在線上點亮紅燭、悼念逝者、祈愿和平。這些“95后”年輕人,正在用網(wǎng)絡打破時空局限,以此來訴歷史真相、尋和平路徑。
“有人類的銘記和參與,歷史就是活著的?!睔v史的證物清晰地告訴我們,今日之和平,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憑空構建的大廈,而是在亙古浩劫和文明罹難之后的重生,為其立梁架柱的,一定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且看,一段《紫色追憶清明祭百年銘記英雄魂》短視頻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共鳴,閱讀觀看量超過1.7億次,單條微博閱讀量超過4500萬次;“感恩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和平徒步”活動打破了地域限制,數(shù)萬名網(wǎng)友通過健步走、跑步、騎行“打卡”12.13公里的方式,獲得了“和平使者”的虛擬獎章……“和平”二字絕不是喊喊口號就能振聾發(fā)聵,從“知”到“行”才是群體意識的構成,無數(shù)青年積極參與其中,不僅是表達“怎么看過去”的鮮明態(tài)度,更是彰顯“如何向未來”的堅定決心。
“銘記,不只為民族的悲愴;紀念,只愿吾輩更加自強;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痹诘诎舜螄夜廊盏絹碇H,南京以“和平之聲云上共讀”為主題的H5聲音專題正式上線,邀請市民網(wǎng)友共同參與,用聲音接力,為和平發(fā)聲。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用一聲聲誦讀傳遞著沉重悲傷又不乏堅定的信念,讓人看到了守護和平的力量接力。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讓全人類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敘述與深刻反思,更是讓莊嚴的和平祈愿再次叩擊所有人的內(nèi)心?!靶隆迸c“舊”的輪回交替,見證了每代人不同的際遇和機緣,而在網(wǎng)絡技術的加持之下,人人都能成為和平使者,通過自己把“和平之種”播撒到全世界。
國家殤吾輩豈敢忘,護和平青年當自強。時間或許有“昨天”與“今天”之別,但始終不變的是人類“守護和平”的奮斗姿態(tài)。“銘記歷史,勿忘和平”,無數(shù)青年沒有等候炬火,自己已經(jīng)成為光源,就正如趙美娜所說:“這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不是隨口說說的抽象概念,更要去認同、去相信、去熱愛、去守衛(wèi)。”在新時代青年的言行舉止之中,我們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越發(fā)變得具體有形。(謝偉鋒)
- 熱點
- 2021-12-13 13:19:32
- 熱點
- 2021-12-13 13:18:58
- 熱點
- 2021-12-13 13:18:30
- 熱點
- 2021-12-13 13: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