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出品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第30個國際殘疾人日:在關懷與自強中 他們活出精彩人生 | 小蘇說



            在南京市江北新區(qū)頂山街道,有個“太陽花殘疾人之家”,每天轄區(qū)內都有數(shù)十名殘疾人走出家門來到這里,接受生活技能、文明禮儀培訓等綜合服務。這里設有康復區(qū)、生活訓練區(qū)、電商創(chuàng)業(yè)區(qū)、多媒體活動區(qū)、輔助性就業(yè)區(qū)等多個功能區(qū)。為了能夠幫助殘障人士在家門口實現(xiàn)就業(yè),“太陽花”還把小型的工廠搬進了殘疾人之家。江北新區(qū)衛(wèi)生健康和民政局局長陸小軍說,一直以來,江北新區(qū)在做好殘疾人幫扶、救助、就業(yè)等基礎工作的同時,積極打造太陽花殘疾人之家和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以點帶面營造出關心殘疾人的社會氛圍,對促進殘疾人自強、自立、自信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在江蘇,像“太陽花”這樣的殘疾人幫扶機構還有很多。目前,全省已有3017家“殘疾人之家”,實現(xiàn)了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全覆蓋,累計幫助2萬多殘疾人實現(xiàn)了輔助性就業(yè),完成了他們自食其力的“上班夢”。



            我省約有479.3萬殘疾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4%,涉及近1/5家庭。他們中,有些人雖身體有缺陷,卻依然執(zhí)著于拼搏;雖忍受著苦痛,仍對生活報之以歌;逐夢路上,他們一樣值得尊敬。

            今天(12月3日)是第30個國際殘疾人日,和小蘇一起來看看,為了推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江蘇還做了哪些暖心舉措!



            殘疾人證和“兩項補貼” 實行跨省通辦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殘疾人證的新辦、掛失、注銷,還有一些等級變更等6個方面的申辦事項實行“跨省通辦”。外地殘疾人再也不用往返奔波回到戶籍地來辦理殘疾人證。



            今年江蘇省民政廳和省殘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文,不管戶籍是不是江蘇的,只要居住在江蘇,可以在江蘇的實際居住地提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申請,由戶籍地來進行審核,按照戶籍地的標準進行發(fā)放,而且發(fā)放的補貼也將直接打到殘疾人的銀行卡,殘疾人無需返回戶籍地去辦理。

            做好托養(yǎng)服務 解決照護難題

            “照看一個人,致貧一家人,拖累一群人”是不少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各地全面開展殘疾人居家托養(yǎng)服務。蘇州市在“十一五”時就開始進行了居家托養(yǎng)服務探索,去年,連云港、淮安開展了居家托養(yǎng)試點。鹽城市開發(fā)了居家托養(yǎng)的服務平臺,殘疾人可以通過平臺預約助餐、助浴、理發(fā)、居家打掃等17類上門服務項目。

            今年3月,江蘇正式啟動“新增16-59周歲無業(yè)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1萬人”的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寄宿制托養(yǎng)、居家托養(yǎng)、日間照料,這三種托養(yǎng)方式正托起江蘇殘疾人的幸福生活。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計新增16-59周歲無業(yè)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5909人,其中,新增寄宿制托養(yǎng)587人,新增居家托養(yǎng)3869人,新增日間照料1453人。到2025年,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人數(shù)將達7萬。

            邁出家門、融入社會,是殘疾人群體的樸素愿望,更是社會治理難題。近年來,殘疾人自立自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越來越多地為媒體所關注,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康復、培訓以及自己創(chuàng)業(yè),自立自強,融入社會工作,擁抱美好生活,書寫出屬于他們的人生價值。

            就業(yè)幫扶助圓夢 自強創(chuàng)出新未來

            截至2020年底,江蘇殘疾人就業(yè)人數(shù)已經達到了33.6萬人。但是,殘疾人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就業(yè)客觀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2016年,省殘聯(lián)和省人社廳明確提出了免費為有培訓需求的殘疾人提供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培訓服務。涉及到具體的培訓內容,包括了計算機類、按摩類、手工類、設計類,還有美容、美發(fā)、美甲、電子商務等各種培訓項目,并抓住機遇,組織開展了電商直播培訓。



            殘疾人中能工巧匠很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支重要力量。2020年江蘇省殘聯(lián)和省文旅廳聯(lián)合發(fā)文,在南京、無錫、徐州、蘇州、連云港等地組織開展了非遺的培訓試點工作,培訓項目包括刺繡、紫砂、絨花等,以師帶徒的形式開展。

            今年11月,江蘇省內首個殘疾人非遺“匠”坊在南京掛牌成立。非遺“匠”坊精選了適合殘疾人居家就業(yè)的“非遺”靈活就業(yè)項目,邀請非遺傳承人作為“匠”坊導師,為30名有學習意愿的殘障人士傳授布藝刺繡、秦淮花燈、面塑、紙鳶、葫蘆畫等非遺手工技藝。殘障人士的加入,可以在家里面實現(xiàn)居家就業(yè),他們制作的作品可以跟市場對接,實現(xiàn)家庭增收。



             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xiàn)自負盈虧

            2019年5月,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在江北新區(qū)頂山街道正式開張迎客。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tǒng)稱,包括自閉癥、唐氏綜合征、智力障礙、腦癱等患者,由于身體或智能上的缺陷,他們自理能力差,很難正常就業(yè)。



            憑借自己的努力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關愛和支持,有16位心智障礙者經過培訓獲得上崗機會。洗車中心開辦以來,已有300多位車主在這里辦了會員卡,洗車超過5000臺次。一份質樸而厚重的成績單,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有的“回頭客”車主還主動放棄辦卡優(yōu)惠,每次付現(xiàn)金洗車。貌似吃虧的舉動背后,是社會愛心的滿滿期許。



            據了解,目前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已經實現(xiàn)自負盈虧,除去房租、水電以及店長等管理人員的工資,剩余收益全部投入到喜憨兒的職業(yè)培訓當中,成為當?shù)貧埣踩耸聵I(yè)的孵化平臺之一。

             蘇州聾啞女孩開“無聲”咖啡店幫助殘疾人

            在蘇州,有家特殊的“馨語無聲”咖啡店,咖啡師之間交流全靠手語;顧客需要手寫想要的飲品杯型、甜度等,并展示給咖啡師。



            馨語無聲咖啡館目前共有6名員工,其中5名是聽障人士,1人是肢體殘障。32歲的李笑是這家特殊咖啡店的店長,出生時因高燒導致耳聾,李笑喪失了語言功能。但天生樂觀的她并沒有被擊垮,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她被咖啡吸引,萌生了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

            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李笑的咖啡店終于如愿開業(yè)。隨著“無聲”咖啡店逐漸被人們所知,不少網友前來“打卡”支持,營業(yè)額也在逐漸增多。



            李笑“說”,希望自己能幫更多殘疾人,讓他們學會謀生技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中國好人”葉海濤補課20年 點亮留守兒童求學之路

            葉海濤是淮安市盱眙縣的一名普通村民。1993年,葉海濤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淮陰師范學院。在校期間,不幸罹患強直性脊椎炎,由于治療不及時,他股骨頭壞死,雙下肢關節(jié)全部僵直,癱瘓在床,不得不中途退學回家。1999年,他在家里的病床前辦起了留守兒童免費輔導班,利用寒暑假、周末和每天放學后的時間,義務輔導孩子們的功課。



            20年來,他身殘志堅,憑著驚人的毅力和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義務給3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補習功課,在病床前用殘疾之軀點亮留守兒童求學之路。很多孩子在輔導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初、高中,陸續(xù)考上了大學。他說:“為給更多孩子課外輔導,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讓我殘缺的人生不再寂寞,我也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葉海濤的善舉,也匯聚起愛心傳遞的力量。在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今年4月,葉海濤接受了踝關節(jié)矯形手術,經過5個多月的康復,他終于拆除了腳部支架。自1993年患病以來,左腳第一次真正地平放在地面上,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葉海濤已期待近30年。

             “政府+企業(yè)+互聯(lián)網”提供助殘就業(yè)新思路

            南京市江寧區(qū)東山街道有一家名為 “沫祁君”的“筑夢餐廳”,這里的“筑夢人”全是殘疾人。而為了他們能夠夢想成真,政府、街道、外賣平臺、企業(yè)都在這里添磚加瓦,一起“筑夢”。



            “沫祁君”是一家以外賣為主打的連鎖餐飲品牌,目前在南京已有10家門店,雇傭了19名殘疾人員工。據了解,以外賣運營為主的餐廳,傳菜、點菜等工作相對比較少,對肢體殘疾或聽力障礙的員工更加友好。由于殘疾人員工對于崗位更珍惜、工作更專注,其工作效率甚至超過健全人。



            根據南京市江寧區(qū)殘聯(lián)與餓了么共同發(fā)布的“筑夢餐廳”標準,相關餐廳必須至少全職雇傭1—2名殘疾人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確保殘疾人員工與健全人同工同酬、為殘疾人提供必要勞動條件和勞動關懷等。同時,幫扶殘疾人就業(yè)并符合上述標準的餐飲商戶,將可享受餓了么為其提供的費率優(yōu)惠、人才培訓、流量支持等扶持政策。據了解,這也是全國首個外賣領域的助殘就業(yè)餐廳標準。

            《江蘇省“十四五”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到2025年,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達100%,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人數(shù)達7萬,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率達100%,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達100%,殘疾人生活品質將得到更加明顯的改善。



            關愛殘疾人,不止是在這個日子里……

            從心出發(fā),用愛幫扶!

           ?。▉碓矗航K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央廣網 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 編輯/方媛)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gamelodeon.com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