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終于能躺平睡整宿覺,走路也不喘了!”4月16日,在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73歲的王老伯握著主任醫(yī)師秦衛(wèi)的手感慨。兩周前,秦衛(wèi)團隊為這位冠心病合并心衰、心梗的危重患者實施冠狀動脈搭橋術,在心臟表面搭建6根“生命橋”,成功實現(xiàn)心臟完全血運重建。術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EF值)從29%躍升至49%,心功能顯著改善,曾經(jīng)被心衰“禁錮”的生活正重新舒展。
回顧患病歷程,王老伯的老伴仍眼眶泛紅:“過去一年半,他爬兩層樓要歇三次,晚上必須半坐著睡覺,雙腿腫得像水桶。”王老伯是一位有18年高血壓、15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病號,1年多前便感到心臟不舒服,今年初病情急轉直下——咳嗽、胸悶到無法平躺,當?shù)蒯t(yī)院治療兩周無效后,轉入通大附院時已呈“端坐呼吸”狀態(tài):只能靠在病床上喘氣,稍一躺平就感覺胸口被巨石壓迫。
冠狀動脈造影揭示“冠脈嚴重三支血管病變”:左前降支全程布滿斑塊,最嚴重狹窄達90%;左回旋支遠段狹窄程度達90%;右冠狀動脈中遠段完全閉塞。心臟超聲顯示,其心臟泵血能力僅為29%(正常人55%以上),如同長期缺油的“老舊發(fā)動機”,隨時可能熄火。
面對這臺“瀕臨停轉”的心臟,秦衛(wèi)團隊決定實施冠狀動脈搭橋術。術中發(fā)現(xiàn),患者冠狀動脈因長期高血壓、糖尿病侵蝕,多支血管嚴重狹窄、長段彌漫性病,如同老化水管內(nèi)壁結滿堅硬水垢,吻合難度堪比“在玻璃絲上繡花”。
團隊耗時6小時,精準提取患者自身乳內(nèi)動脈、橈動脈及大隱靜脈,為心臟搭建6條“生命通道”,給心臟恢復供血網(wǎng)絡。由于心臟功能比較差,術中經(jīng)股動脈路徑為患者植入主動脈球囊反搏裝置輔助心臟泵血、降低前負荷。
術后,隨著心功能改善,困擾王老伯許久的雙下肢水腫迅速消退,尿量恢復正常,心臟超聲顯示EF值升至49%,相當于心臟泵血能力提升近70%,術后一周,他已能在病房走廊緩慢散步。
秦衛(wèi)介紹,該患者實現(xiàn)心功能的跨越式提升,得益于完全血運重建這一核心優(yōu)勢:6根橋血管覆蓋所有病變血管,較常規(guī)3-4支搭橋更徹底地恢復心肌供血。冠脈搭橋術是一種治療冠心病的常規(guī)術式,取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為患者重建心臟血運,具有遠期效果好、療效確切、安全等優(yōu)點,尤其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脈三支病變、左主干病變、冠心病左室功能受損、支架后反復心絞痛、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等患者,首選冠脈搭橋術。
通訊員 吳丹丹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嚴君臣
(通訊員供圖)